拒绝戏约奔走救子
王姬此后拒绝所有的戏约,抱着儿子到处寻医求药,从洛杉矶到纽约,从纽约到北京,到处寻医问药。1996年春节后,高晓飞不再抽搐了,可他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在语言、动作及反应上都慢几拍。医生诊断高晓飞是脑神经受损,引发智力障碍,最好的治疗是以药物修复脑神经,辅之以康复功能训练。
王姬了解到,1—6岁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为此,她想方设法给儿子“增智”。在北京一家医院里,王姬说:“我愿意用我的脑子去换我儿子的脑子,只求儿子一生健康、平安。”而到了1998年,高晓飞仍不能连贯地喊“爸爸”“妈妈”,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要有人照顾。王姬一遍遍地教儿子喊“爸爸”、“妈妈”,直叫得自己口干舌燥,说不出话来。王姬认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有助于开发智力,所以儿子去玩时她很少阻拦。岂料大人稍不注意,高晓飞就惹出乱子:他不会游泳,但只要看见水就跳下去,有几次差点被淹死。后来,她再也不敢让儿子去戏水了。有一次,晓飞爬上高高的游戏架,笑呵呵地一撒手跳下来,当场碰伤了额头,鲜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随后赶来的王姬目睹了这一幕,赶紧跑过去抱着儿子,急匆匆地朝医院奔去......
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姬和丈夫把过去的积蓄差不多都花光了。无奈之下,1997年起,她再次选择了回国拍戏,而丈夫则继续留在美国做生意。王姬在青岛拍摄电视剧《情证》时,有一场抢救孩子的戏,王姬从四楼上跳下来,致使两根肋骨骨折。为赶时间,她打上石膏又上场了,有人问她为何如此拼命,她说:“为了儿子,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愿意!”拍戏之余,王姬总是到处打听良方良医,对任何一个治智障儿的广告,她都不放过。
多方求治初见效果
2000年底,王姬听朋友说,深圳海洋世界在尝试对智障儿童进行海豚康复治疗,效果不错。她大喜过望,利用拍戏的空挡,飞往深圳考察。在深圳海洋世界海洋馆里,王姬看到许多智障儿在与海豚亲密接触。海洋馆的负责人告诉她:聪明的海豚能发出2万赫至10万赫的高频超声波,能智障儿的脑神经产生良性的强烈刺激,能激活出于休眼状态的神经细胞。这让王姬看到了希望。
一个月后,王姬带着儿子从洛杉矶飞抵深圳。初到海洋馆,高晓飞害怕身躯庞大的海豚,吓得直往后退。王姬再三鼓励他靠近海豚,说:“晓飞,不用怕,靠近些,再靠近些....”渐渐的,海豚激起了高晓飞的好奇心。王姬伸手做示范,让儿子学着伸出双手,试着触摸海豚的身体。王姬又让儿子把脑袋贴近海豚,听海豚的叫声。可过了不一会儿,高晓飞就不愿意再听下去了。王姬哄道:“要听海豚医生的话,多听听它的声音就会变得聪明...”经过短短几天的“海豚治疗法”高晓飞有了可喜的变化,不仅能跟妈妈说“人”字,而且能在妈妈掌心上写一撇一捺。
此后,王姬回国拍戏就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带着儿子去深圳看海豚医生。每次治疗结束后,王姬让母亲带儿子飞回洛杉矶,自己投身剧组。晓飞进步很快,大洋那边的电话不断传来好消息:他能完整地说一句话了!他能自己上下楼梯了!他会与陌生人沟通了!他学会游泳了......
王姬拍戏回到洛杉矶家里,晓飞看见她会很不好意思,缩到外婆的身后,双手紧紧拉住外婆的衣角,露出小脑袋偷偷地看。等到慢慢熟悉妈妈了,就会冲过来翻王姬的包,一边喊着:“我要小汽车,我要小汽车!”当他看见玩具小汽车时,就会突然伸出双手紧紧抱住妈妈,母子相依的场景令人动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