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是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9月启动的一项服务百姓健康的具体行动。活动每年选择一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题,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健康促进和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健康中国行”去年的活动主题是合理用药。在6月26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处处长戚畅,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青,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主任、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角度,共同就“慢病合理用药”主题展开了讨论。
史录文教授指出,推广合理用药理念,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城乡居民合理用药意识和能力——是医药卫生行业从业者面临的巨大课题,也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系统工程。作为医务人员,应该以引导公众合理用药入手,提高全民用药知识水平,更好地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素养。
推广合理用药需要多方参与
戚畅处长首先从制度层面介绍了卫计委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处在这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她指出,合理用药是药物政策以及结合新医改开展的基药制度的核心理念。
在基层实施基药制度的过程中,《新版基药目录》《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等工具书也相继出版,针对这些书籍培训工作在各省开展,达到了以基本药物应用为切入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目标。此外,管理处还委托《健康报》制作了80种疾病的视频讲座,公众可通过在线可以免费下载学习。
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认识到,促进合理用药,包括慢病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政策支持;
其次,需要临床医疗工作者更加严格地将合理用药理念与处方行为相结合;
第三,要充分发挥药师作用,通过强化药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强化药师的临床服务;
最后,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引导公众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改变过去偏好“新特贵”的用药意识。
临床药师是合理用药的中坚力量
戚畅指出,虽然合理用药工作的不断推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效果已经在不断显现,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合理用药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以及百姓得实惠中发挥更大作用。
颜青教授则介绍了推行合理用药工作的中坚力量——临床药师培养的重要性。过去,药剂科工作基本上是停留在药品供应方面;随着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开始按照文件精神,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让药师参与到用药全过程的管理中。
颜青指出,2005年起,相关部门开始在医疗机构药学技术人员当中培养临床药师人才,让他们在临床用药一线,和医生一起来对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安全性负责任。
尽管在化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药师临床知识还很缺乏,但在临床医师和各个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带动下,临床药师队伍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目前,全国已有153个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几百名临床药师。
有研究项目曾对400个慢病病例进行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合理用药比例只占三分之一。这也说明,慢病合理用药工作任重道远。她相信,通过人才培养、临床促进,会有更多的药师在合理用药工作中作出贡献,实现价值。
通过知识普及改变错误观念
王文志教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掏出十几种药物向医生要建议,如果医生不给多开药、开好药,就认为医生对自己的病情不重视。甚至有很多患者每年定期输两次液,认为可以疏通血管。对患者用药知识的贫乏,医生们也很无奈。事实上,就在前几天,还有患者因为开抗生素的要求被医生拒绝,而殴打医生。
王文志认为,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比如滥用药物损伤肝肾功能,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对国家医保和家庭生活来说都是巨大负担,这些都需要通过倡导合理用药来改善。
作为医生,他希望科学理念能够被大力宣传,让老百姓真正了解什么是合理用药,如何才算合理用药。而各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也要转变观念,把好合理用药第一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2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