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警方通报,通过开展网络食品药品打击行动,打击造假窝点26个,抓获嫌疑人37人,起获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140余种共130余万粒,涉案金额1300多万元。在丰台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名女子用空胶囊装上虫子谎称是治疗癌症神药,在网络高价销售,被抓时还称自己的药是国家级秘方不能泄露。(11月16日《北京晨报》)
假药之害猛于虎!其危害不仅在于不能治病,更重要的是贻误治疗最佳时机,轻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重者可能导致命丧黄泉。因此,监管部门开展集中打击假药活动非常有必要。然而,尽管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相继加大了打击假药力度,每年都会有一批企业、个人受到严厉惩处,其中经济上被处以重罚者有之,锒铛入狱者有之。但仍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制售假药泛滥成灾,固然与假药的巨额利润有关,同时也与治理模式密不可分。雷厉风行的运动式治理,虽然可以让上级部门和领导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由于这种治理往往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很可能让制假售假者“钻空子”,成为漏网之鱼,降低了制假售假的“出事”概率和违法成本。个别地方的假药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层出不穷,就与此脱不了干系。
窃以为,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亟须走出运动式治理怪圈,自始至终保持高压态势。这既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相关部门的职责。这就要求在打击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治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依法打击,从源头上堵住制售假药违法犯罪的渠道。其次,在发现并处理制售假药违法犯罪案件时,要运用刑事的、经济的综合手段,“重典”惩罚犯罪,让违法犯罪者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只有运用常态化执法与课以“重典”相结合的“组合拳”,才能有效打击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才能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用药环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一瓶成本价只要2元的假药,挂在网上就成了“清脑降压胶囊”、“偏瘫复原丸”、“排石王”,自制的假药网上销售骗千人,30万元“砸进”网站就可以打开销路,随时改名满意顾客,看不见摸不着,银行、快递被利用成工具。同样产药,流水线作业日均产“药”800瓶。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