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强调的一个主题是,妇女解放运动已经走火入魔,以至当今女性只知在职场上拼搏,却不愿承担为人母的角色。为此,作者给出四条建议:在受教育阶段,女性必须接受生育护理知识的培训;女性在整个妊娠期应进一步接受专门知识培训;生育后母亲至少享受三年产假;提倡至少一年的母乳喂养。
上述四条建议似乎都在为女性考虑。但令人生出的疑问却是:生育怎么似乎就成了女性单方面的事情?若说女性要为生育接受那么多专科训练,那么,男性难道只须做爱后当现成父亲就行?如果生育后母亲至少应享受三年产假,那么对于只生一个的家庭来说,也许只需母亲耽误三年的工作时间,但随着独生子女一代婚姻期的到来,或许选择生育两个孩子会成为家庭的常态,这就意味着母亲至少必须花上六年时间在家带小孩(还不包括妊娠期),可想而知,女性的社会角色几乎将不复存在。只有最后一条具有合理的可操作性。
生育确实是有关人类福祉的大事,由于生理构造上的不同,女性必须为生育承担更多的功能,怀孕、哺乳是男人想代替也无法代替的事情。但除此之外,一个文明社会更应提倡的却是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养育孩子的过程。欧洲国家就更多有此意识,他们允许男性休产假,主张准父亲与产妇一起体验分娩过程。我们是不是更该向这种文明看齐?
上述论调的基本出发点似乎是要呼唤和赞美母性。但无论如何,母性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丰富的人性中本已包括母性,而非母性就代表至高无上的人性。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中意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女人愿意在家做全职母亲,社会对此不应非议;同样,当一个男人愿意承担全职父亲的角色时,社会对此也不必大惊小怪。而如果一个女人愿意更多地承担社会角色,社会理应为此提供更多服务设施,而非以母性的名义将女人赶回家里。
因此,尽管作者对女人的母性说了许多好话,但我从中读出的似乎更多是这层含义:女人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而那些好话都是用来哄女人心甘情愿地沦为这样的工具、却让男性心安理得地逃避父亲角色的借口而已。我想不清楚,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