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应按公益营利慈善分类 分层次服务患者

2008-03-14 09:46: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高强多次强调,“医改的核心是要体现公益性。”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病床总数的99%。公立医院无疑是实现公益性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但是,面对全国600万医生和十几万医疗机构,单靠中国政府的财力是不够的。

  公立医院如何在保证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公益性。为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大医院如何分流患者,社区医院如何吸引患者?

  本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医学博士王立东对“医改”提出建议:对医院按公益、营利、慈善三个标准重新定位,不同定位的医院,国家投入不同,服务的患者也分为三个层次。

  财团给钱国家给政策办慈善医院

  王立东认为,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投入过低,但“短时间靠国家单一投入改变目前医院的生存条件是不现实的。”他认为,应该拓宽医院的投资渠道,建议将医院重新定位,分成营利、公益、慈善三大类。慈善的医院可以由大企业、大财团、大富豪的捐赠来举办,国家对其进行政策引导,比如他们捐钱办医院国家可以对他们实行减税政策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强调,慈善医院的患者要有条件限制,如根据收入水平等。符合条件的患者如果条件改善后,应该到别的医院。

  对公益性医院,他认为应完全由国家投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下层收入人群,营利性医院不以国家投资为主,服务对象主要为高收入阶层。

  王立东还建议,公立医院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深化运营体制及人事制度改革,同时加大监督力度。

  “公立医院强化公益性应先行试点”

  尽管医改方案未能在今年“两会”上公布,但“医改”仍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各方建言的焦点之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在医改方案即将公布的背景下,许多公立医院已在摸索适合自身的出路。

  在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与国际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医疗产业标准化管理公司合作,对自身的资产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为今后的改革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实践样本。北京一家知名的心血管大医院吸引社会资本成立管理公司,再以公司投资加技术合作的形式,在各地建立同名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利用自身品牌和技术进行融资。

  全国其他地方城市,也先后有“卖掉公立医院”、“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等等探索。

  对此,一直关注医改的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表示,“强化大医院的公益性,在政策未到位,医药、医保体制未理顺之前,难度会很大”。他建议“政府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先做试点。”这些试点的主要任务是,政府探索建立100%的公益性医院。“这个公益性,并非指完全的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也同样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向群众提供完全公益性的医疗服务。”

  观点1:“公益”是否必须“公办”?

  “公立医院决不能股改”

  委员称民营资本可做慈善捐助给公立医院

  顾昕:很多人把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和医院的“社会公益性”混为一谈了。

  所谓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也就是人人都能看病,也就是“病有所医”。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之道,是推进全民医疗保险。而很多人谈论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可能是希望医院低价运行,甚至某些服务免费。

  必须澄清一点,“公益性医院”,也就是非营利性医院绝不是免费医院,同样会盈余,与营利性医院不同之处就在于不能分红,而是用于医院发展。由于非营利性医院没有分红压力,其服务价格也许稍微低一些,但也绝不是我们想象的平价甚至免费。

  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但同样重要的是,非营利性医院并不一定是公立的。事实上,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非营利性医院是民营的。政府对于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是鼓励,一般是免税,还有政府在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直接提供配套资金。

  李兰娟:公立医院决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造。公立医院就应该政府办,就是造房子买设备政府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政府也要保证,医疗性服务要定一个合理价格进行收费。民营资本可以做慈善捐助给公立医院,但决不能进公立医院营利。

  观点2:医院如何“公益”起来

  收支两条线影响医院改革

  专家称收支两条线将使医院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室

  林曙光: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完全由财政包起来,也不可能完全推向市场,而是要一步步的,逐渐减低药品加成费用,逐步提高医生的技术性服务收入,逐步提高财政投入和各个方面的投入。

  钟南山: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应该建100%的公益性医院。政府可以先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做试点,集中财力办一两所真正的公益性医院。

  顾昕:公益医院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建立起来后,都应该是独立的法人,对自己的人、财物各方面拥有完整的自主权。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新医改方案中对于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存在种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提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又要搞医院收支两条线。前者是走向法人化,而后者是走向行政化。在收支两条线下,医院绝对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只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一个科室。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改革思路捏合在一起,难怪公立医院的改革至今不明确。

  个案:心血管大医院试水“品牌股”

  2003年,北京一家著名的公立心血管医院开始探索一种“股改”的市场化尝试。

  据该院负责对外合作的人士介绍,2003年该院试图建成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网络。但是,作为一家政府主导的医院,政府不可能投入巨资进行网络布局,一个公立医院也难以跨上前台直接融资。

  为解决融资难题,2003年该院成立了一家管理公司,以自身品牌和技术入股,引入了一家社会企业的投资。“公司是经过卫生部批准的。”这位人士表示。

  这家管理公司的首次医疗产业化探索是与青岛港职工医院合作。2006年5月,双方各持50%股份成立了一家心血管医院。北京方面以无形资产入股,同时以自身品牌为新医院冠名。 当年5月12日该院开业,卫生部还发来贺信。

  半年“股改”收入翻番

  新成立的心血管病医院实行院长、总经理负责制,由院长兼任总经理。医院的最终决策实行董事会决策机制。北京的医院派出20多名顶级专家,提供技术支持。青岛港职工医院负责医务、行政服务。而参与此事的社会企业则派出行政管理层。合作之前,青岛港职工医院的年收入是4000多万,但合作当年,收入已达1亿元。据北京方面负责对外合作的人士介绍,收入的增加有服务费提高的因素。

  “品牌股”暗藏算账难

  按照最初的设想,青岛港医院将整体改造成心血管病医院,但到目前,青岛港医院的改制只完成了一半,合作的只是心脏科。上述人士介绍,做通职工的思想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北京的医院也有担心,“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不求回报是不可能的”,而政府对“股改”只是初步肯定。

  2006年起,北京这家医院先后和郑州、新疆等地方的医院谈判,但目前都停留在初步意向。在北京方面看来,其中最大的难题来自地方政府的审批。

  对于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明教授认为,公立医院的品牌、技术、整体设施到底有多少国有资本难以算清楚,容易让私有资本依托公有资本赚钱。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