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建议也与人口有关。有人大代表建议修改《婚姻法》,鼓励“姐弟配”,以扭转性别比失衡趋势。即便《婚姻法》鼓励姐弟配,那不也是一男一女配对吗?就能把不合理的性别比给扭转了?我看不是办法。
有政协委员提案允许市民向农民购买二胎指标。据说可以增加高素质人口,又可以让农民得实惠。这个建议很有些《京都议定书》解决排放问题的思路。
国家计生委指出,计生政策不能调整。国家计生委还指出,外界普遍存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一胎化”的误解,实际上情况分成多种,城市是一胎,农村有的是“一胎半”,有的是两胎。这个澄清非常好,但人类生育行为用一个生理器官“胎”来量化,“一胎”、“一胎化”,总觉得有些怪异。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讲“人多力气大”固然幼稚,简单讲“人少好过年”,也未必就是对的。在经济上享受“人口红利”,在国际政治上也享受着“人口红利”,却拥有一种视人为麻烦、累赘的简单认识,不是有些奇怪吗?
计划生育工作天下第一难,不止是难在它对抗着“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且难在它是在与那些缺乏国家养老保障的人产生直接冲突。结果已经呈现,就是性别比失衡,任你怎样打击“非法检测胎儿性别”也无法止住。我还没有引用生育权的概念,如果引用,问题会比现在更加复杂。城乡计划生育不能一样顺利,根本差异不在生育观念,而在保障水平。在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你要一个农民除了生儿子,还能怎样化解老无所依的心结?现在,有经济专家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出现,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劳动力不足;有社会学家在忧虑长期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人们亲缘关系的消失、社会成员人格的过分自我化、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婚姻问题及犯罪问题、一对夫妇供养四个老人等等。
这些认识与国家计生委的判断有所不同,谁是谁非,暂且不论,简单地说“让历史去作结论”,未必是负责的态度。马寅初要控制人口,毛泽东讲“人多力气大”,历史对这场不对等的争论已经作出了结论。结论是作出来了,但决策后果也无可避免了。
涉及全民的重大问题,还是应该由每一代人都负起自己的责任。事情要弄清楚,决策要民众选择。“让历史作结论”,话很好说。不管你怎么做,历史总会作出结论的,但这不是现在拒绝或者坚持某一个选择的理由。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