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高校公共场所禁烟无须争议

2008-03-10 09:59: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日,武汉一所高校禁止师生在公共场所抽烟惹争议。新学期开始,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昨日宣布:学校将开展“禁烟运动”,学生不许在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抽烟,教师也须做出表率,不得在课堂等公共场所抽烟。对此规定,师生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是否吸烟应有个人的选择。

  当吸烟成为一种权利的时候,“烟民”便应运而生;而当吸烟成为一种公共事件的时候,“烟民”吸烟的权利自然要受到公共利益的规制。

  高校是高密人群聚居地,特别是教室、餐厅、寝室等处,应属公共场所,学校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禁止师生在在公共场所抽烟,并要求教师做出表率,笔者以为,此举无可非议。

  大学生作为成年公民,“是否吸烟应有个人的选择”;但是,“能否在公共场所吸烟”应该放到公共利益的标尺上进行考量。在公共场所,当“烟民”的吸烟权与“非烟民”的健康权以及公共权益发生博弈冲突的时候,维护“非烟民”的健康权和公共权益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学校的禁烟规定应该得到大力支持。

  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应该充满浓郁的书香之气,喷云吐雾成何体统?所以,笔者以为,高校“禁烟运动”的禁烟范围,即使扩大到整个校园都不为过。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烟民”比例呈上升趋势,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曾350个在校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吸烟率为12.03%,最长烟龄20年,烟量最大的一天吸烟40支。在不少大学校园里,经常看到叼着烟卷的大学生烟民,在操场、宿舍、厕所、楼道等场所,满地都是烟头,有的自习室和宿舍烟雾缭绕。大学生烟民的不文明行为,正严重影响着他人的学习和生活。

  在大学生烟民中,吸烟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而且还是一种“身份象征”。吸烟往往会诱发攀比消费,那些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烟民,绝大部分的烟钱,都是从生活费里省吃俭用挤出来的,一些大学生烟民,几乎将1/4的生活费用在吸烟上。

  所以,无论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师生健康的角度、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校开展“禁烟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少数大学生烟民“以烟为伴”的呼声,学校不妨从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展健康有益的业余活动入手,以减少大学生烟民对吸烟的“精神依赖”,从而为“禁烟运动”提供人文关怀和有效保障。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