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门庭若市,规模不断扩张,大病小病一起抓,危重病人无法及时收治,医护人员压力大,无法体现区域医疗中心价值。
小医院、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规模和数量不断减少,人才得不到培训锻炼,医疗技术和质量无法提升,无法承担基层医疗的责任。
这一矛盾导致的结果是:大医院更大,病人更多;小医院更小,病人更少。医疗资源分配日益不均加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破解?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认为,应当建立和推广医疗联合体,建立大医院帮扶周边地区、落后地区的模式。
医联体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成立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医联体是大医院和小医院之间的纽带——文化、经济、技术、IT、行政纽带,体现了资源重组。
为了发挥公立大医院在区域内的医疗辐射作用,鼓楼医院把对口支援作为医院的重要工作、政治任务。
丁义涛介绍,2003年鼓楼医院通过联合收购模式开始帮扶宿迁市人民医院。十年来,鼓楼医院培养了一支“不是鼓楼医院的鼓楼医院队伍”,打造了一个“大医院帮小医院”的成功案例。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宿迁市医疗卫生机构由1999年的143所增加到357所,病房数由1999年的5320张增加到16349张;医疗卫生资产由1999年的4.95亿增加到60.56亿,社会投资由1999年的4.61亿增加到42.98亿,各项数字均呈现快速增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宿迁医院员工满意、金陵药业满意、鼓楼医院满意、政府满意、老百姓也满意。
丁义涛介绍,下一步,鼓楼医院将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患者医疗条件,追加4.5亿元,新建病房楼、门诊楼和后勤综合楼,5年内投入使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创建若干个省级重点专科。力求全方位持续改进和提升。
作为一家股份制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在十年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丁义涛指出,医院以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更优惠的价格,赢得患者满意,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为我国医联体及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借鉴,同样实现了公益性的目标。
丁义涛说,通过区域帮扶,小医院改变的是建筑、面积、设施,提升的是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他表示,鼓楼医院将按照宿迁模式,帮扶新的医院,推动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发展,破解无序就医难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