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许可模式是个长期性的有效模式
许可模式不仅能解决目前中国医药工业的困难,而且也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模式。根据全球各种大型制药企业的特点,可以将其归为四大类:跨国大型制药公司;地区性大型制药公司;跨国大型仿制药公司;地区型大型仿制药公司。比较各类制药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到,首先,跨国大型制药公司都是以销售专利药为主,都充分运用专利许可的模式发展新药;其次,跨国大型仿制药公司,其销量(10亿~100亿美元范围)远远低于跨国大型制药公司(销量在100亿~450亿美元范围),以中国的仿制药企业为代表的地区性大型仿制药公司,其销量仅在10亿美元的水平。因此,中国制药公司要做大做强,跻身于世界一流制药企业,就应该发展专利药,而专利许可模式是个长期性的有效模式。
综上可以看到,许可模式是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模式,其地位愈来愈重要。这种模式并不是欧美制药工业的“专利”,同样可以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相关链接
除许可模式以外,目前,国际上药物创新可概括为六大模式:
1.创制新颖的分子结构类型——突破性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在一定医药学理论和科学设想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新药设计、合成和药理或生物筛选,创制新型结构的药物,这是全球许多著名制药企业药研的主攻方向。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目前突破性新药研制与开发可从天然产物研究、生物技术药物开发、新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组合化学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入手。
2.创制“me-too”新药——模仿性新药研制开发
me-too就是在别人的专利药物的基础上,对化学结构加以修饰和改造,研究出自己的专利药物。这种方法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市场前景很可观。
3.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制剂新产品的开发
研究药物剂型是创制新药的一条捷径。由于新药研究开发困难越来越大,成功率不高,因此国内外制药界越来越重视新剂型的研究,关注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以及生物利用度等动态过程,使剂型趋向微型、定向、定量、定时或恒速释药,达到药物作用的最佳化,给药方案的精密化。目前,药物剂型已由传统剂型(片剂、注射剂等)向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透皮制剂等方向发展。
4.已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延伸性新药研究与开发
生物转化及代谢产物的研究。研究药物的生物转化及代谢产物,可发现新一代的先导化合物。
手性药物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的新方向之一,手性技术的开发有了长足进展,手性制药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单一对映体药物世界市场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
5.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体内微量存在的物质如转移因子、胸腺素、胰岛素等活性物质不断分离和纯化。目前不仅很多生化物质的结构及功能被阐述,它们还被用作大肠杆菌、酵母或动物细胞的宿主,大规模生产这些物质,为生化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
6.应用高新技术进行传统生产工艺的革新和改造
微生物发酵是制药工业生产微生物药品的重要手段。如利用酶转化法,尤其是应用固定生物反应器改进制药工艺,已在有机酸、氨基酸、核苷酸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中草药生物技术的研究。利用植物培养技术将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建立无性繁殖系统并诱导分化为植株,此方法对一些珍稀濒危中草药的保存、繁育和纯化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在探索黄芪多糖和青蒿素的基因工程研究。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工艺。如复方丹参滴丸是从传统复方丹参片改造而来的,主要将原方中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改为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素),将三苯生药粉末改为三七总皂苷提取物,降低冰片用量并制备成滴丸剂。
(实习编辑:陈炫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