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药企业非常规储备抗流感药

2009-05-11 11:14:00
栏目关注:

   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降临,震惊了全世界。据最新消息,中国香港已确诊一名感染者,甲型H1N1流感离内地越来越近。近日,记者从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了解到,在中国积极推进“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准备工作”的同时,一场医药物资储备大战已然打响。

  毋庸置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药商业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再次考验医药商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药物贮备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张彦平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国外进一步蔓延,避免流感进入我国内地压力很大。 
 
     那么,国内医药商业公司为打赢这场硬仗准备好了吗?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方达峰告诉记者,目前广药对“达菲”以及相关应急药物的贮备已经完成。国内仅有的两家生产“达菲”的企业都将按照《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在政府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调配。

  随后,记者致电上海医药集团公司,该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对外宣传负责人柳亚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药集团动用了一切资源,各项贮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

  据柳亚玲介绍,作为“达菲”的生产企业之一,上药集团责无旁贷。“为了配合政府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集团千方百计地贮备应急药物,目前正与卫生部门积极沟通,并根据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常规的产品也在积极储备当中。”

  “目前香港已确诊一名感染者,备战甲型H1N1流感已刻不容缓。”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九州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开展抗流感药物的储备工作,九州通将不遗余力。通过总结‘非典’的经验教训,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贮备管理办法,我们尽最大努力储备抗病毒药物,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的相关医药用品的采购和储备已经全面启动。”

  不过,也有企业对药物贮备持谨慎态度。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正密切关注最新情况,没有特殊的储备计划。

  价格控制

  2003年的“非典”,药物价格曾一度被肆意炒高,并出现抢购,许多企业也疯狂地囤积急需药物,“非典”逐渐“退热”后企业库存量倍增,导致市场混乱,对此,许多商业公司仍记忆犹新。

  “今年的形势与‘非典’时同中有异。我们公司除了积极贮备市场上急需的药品外,还主动采取限量销售的措施,以确保全国各地供应均衡,避免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尴尬局面,严格控制急需药物的价格。”牛正乾如是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急需药物的价格基本上都在国家限价范围之内,甚至还稍低一点。另外,经历了‘非典’,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会更加理性、科学。”

  正在召开的广交会传出消息,多家医药企业的口罩已“脱销”。面对口罩“脱销”,一些企业并没有高兴。“口罩订单忽然猛增,并不一定是商机,未来市场难料。一方面担心无法按期交货,另一方面也担心价格风险。”牛正乾分析说。

  牛正乾表示,公司现在两手都在抓:一是加大了对抗病毒药物的采购和贮备,医药用品主要还是医用口罩、消毒液、板蓝根和抗病毒药物等;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出击,限量销售,控制价格。“不过,从分销渠道来说,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目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含金刚烷胺类抗感冒药相对比较紧张,但在可控范围之内,暂时影响不大。”

  方达峰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现得较早,且尚未传至内地,人们的情绪比较平和,没有产生恐慌,再加上政府的及时宣传教育,消费者的行为更加理性。经历了“非典”疫情以后,下游企业在药物贮备方面的态度也更加理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抗病毒、抗感冒类药物的价格稍有涨幅,但幅度不大。当然,分销渠道方面,抗病毒类药物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尽管如此,极少数地区仍出现了库存稍紧的局面,抗病毒类药物的价格一涨再涨。对此,上述人士均表示,这只是个例,整体上都在控制范围内。

  避免盲目跟风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内地尚未发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储备抗病毒药物,以应对疫情暴发,这将产生对流感疫苗、感冒药和抗病毒类药物的巨大需求。

  “灾变是残酷的,但我们的物质储备是充足的。目前,公司正在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消毒用品、防护用品等常规物品储备充足,基础治疗药品如‘达菲’等也能保证供应。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严格执行。”柳亚玲表示,多项措施尚在商议阶段,方案明确后将坚定地执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及时、透明、科学、有效地保健知识宣传,时下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认识较为客观,再加上政府的快速应急机制,市场上没有出现抢购抗病毒药物和口罩的现象,也没有跟风购买,囤积药品。

  牛正乾表示,抗病毒药物的需求可能会上升,这时更需要理性看待市场,盲目跟风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他呼吁有关各方:一方面,消费要理性,不要造成人为的恐慌,抢购药物;另一方面,涉药企业要正确引导消费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事,切莫乘机大发国难财。

(实习编辑:麦永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张华堂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心脑血管病、狼疮性肾炎、多囊肾、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