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转型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要假以时日。何况价格战是一种低成本竞争,一定是以削减其他服务以降低成本来支撑的,因此转型需要的其他方面的支持也需一定时间来准备,一下子难以转型到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通过近一年的观察,笔者认为,平价药店转型方法不妨参考以下思路:
竞争定位首先是定策略
国家给社区卫生系统有零差率政策,但没有给零售药店这样的政策,国家给连锁药店也没有明确的产业地位方面的定位。因此,中国的药店一出生就得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在过度开店、过度竞争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平价作为利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转型首先面临的就是竞争定位。笔者认为,具有药学特色专科性质的标准“药超”是平价药店转型定位的首选,也是药店所以存在的根本。
要做到在某个方面的药学特色,就必须研究商圈,研究消费者的用药习惯,研究竞争者,研究地区的疾病谱,研究一些疾病种类的多联疗法,从而确定自己的特色品类和特色服务。比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特色药店,转型的思路可以是一店一策。在这一点上,很多平价药品超市做得不到位,有必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在成本领先、差异化(方向)、集中化等策略中作出科学的选择,进而确定自己的竞争定位。
定好位后需要有效传播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药店老总抱怨:我们转型方向有了,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效果差,消费者不认可,没有达到设想的目标。这是典型的定位营销即传播缺乏导致的。当年平价药店大发展时,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营销手段,打起平价旗帜就是最好的手段了,媒体就会免费铺天盖地给你传播。但是今天你转型了,不搞平价了,媒体不会再给你免费传播了。因此,你的新定位、新特色需要营销和传播的手段才能实现,你必须动用营销手段,培养自己的核心定位和主流特色业务。
转型初期,很有必要投入媒体广告、公关或者事件传播,传播你的特色和定位,否则没人知道你“整容换妆”了。在这一点上,海口广安堂大药房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一直与媒体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在媒体上投放了大量广告进行品牌、形象、定位和社会公益的传播,同时还成立了自己的文艺演出团体,不停地以娱乐的方式与市民进行沟通。建议平价药超可以在适当的媒体上长期设立专栏,传播自己的特色定位、展示自己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传播疾病预防治疗理念。
通过活动营销扩大知名度
走出去进行特色定位传播,重点可以学习专科医院的做法。如果只是做“坐商”,等客上门,肯定难以形成品牌传播效应。应该专门组织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向保险业学习,既登门拜访客户,又深入社区搞活动,还可进行DM直投,建立会员制等。总之必须主动,依靠一段时间的持续公关与促销活动来打动市场,这样可大大缩短药店定位形成的时间,使快速转型成功。
另外,确定差异化经营的重点和方向后,可以联合优质名牌产品厂家进行品类管理方面的工作,然后借助厂方的力量一起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比如同厂家一道宣传疾病预防和产品知识,一起组织义诊及社区活动,一起系统地编印体现自己专业特色的DM,还可以由推广人员推广体验式营销来培养顾客群。
特色坐堂医不妨一试
药店要体现自己的差异化,主要是在医学和药学服务两个方面下功夫。因此,一些朝着专科特色方向发展的平价“药超”就想方设法配备坐堂医(政策对此已有解冻迹象)。尤其是对慢性病的综合治疗调理,可以令药店形成特色。这一点医院反而比不上药店,因为医院品种种类有限,而且医生不见得是按照患者实际需要和最佳治疗方案给患者开药的。另外,社区卫生中心在这方面也准备不足,这就给平价药品超市转型留下了施展的空间。
在坐堂医的选择上,一是知名度,二是特色。有了特色就可以解决定位问题和消费者信任度问题。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