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主要的非专利药生产企业,乔杰夫希望此行能为山德士进一步挖掘新医改方案中非专利药的机遇“做些功课”。
非专利药的中国机遇
“我是希望我能来得更早一点了。现在我看到中国正在进行医改,这正好是个巧合,我并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当然了,我们现在来感到非常地幸运,我们非常高兴在中国推出医改的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来到中国。”乔杰夫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说。加入诺华集团仅2年时间,乔杰夫于2008年12月起担任山德士全球首席执行官。
首次造访中国市场,乔杰夫除了与公司员工、客户见面外,一个重要的行程就是接触业界、了解中国新医改。他坦率地说:“我们是来听取意见的。”
作为诺华集团的非专利药部,山德士是全球第二大非专利药公司,2008年山德士全球销售额达76亿美元,拥有近1000种非专利药产品,在德国市场排名第一,美国市场排名第二。
虽然山德士已经占据了多个规划化非专利药市场的领先地位,但是在成长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山德士仍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1月,山德士正式开展中国业务,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共有员工约350人,生产基地位于广东中山。
据权威预测,2008至2013年,全球非专利药市场年增幅将超9%,其中亚洲增速高达12%。而中国非专利药市场在2007年大约排在全球第3-4位,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约等同于印度市场规模。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加速,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医疗的关注,中国的非专利药市场不断扩大,预计到2012年,中国非专利药市场将由2007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70亿美元,以高达14%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非专利药市场。
锁定社区、农村市场
不过,摆在乔杰夫和山德士面前的问题是:在供给上,中国非专利市场的竞争激烈,而且本土药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据统计,1985年至2001年中国共批准新药1193个,其中一类新药147个,仿制产品占87.6%。从国内市场看,非专利药市场集中在中低端,消费者更看中价格因素;而外企的大本营基本在中高端市场覆盖。
中国新医改方案的即将公布,迫使山德士尽快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未来3年用于医改的预算是8500亿元,改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且资金将特别落实在基层农村和社区医院。
面对中国迫在眉睫的药价调整动作,山德士首先需要加快实现本地化,包括与终端更紧密的市场连接。
在本土化上,山德士有计划扩大中山工厂的产能。2007年12月,山德士正式收购位于中山市的格兰泰制药厂,总投资达3500万美元,这是德士在中国的第一项收购。中山工厂主要满足山德士在中国的市场需求。在此之前,山德士在中国的销售主要依靠进口。此次乔杰夫访华期间,山德士方面透露,中山工厂已有扩产计划。山德士规划将中山工厂建设成其在中国的制药生产基地,并将于今年4月底正式把山德士中国生产销售中心迁到中山。
此外,低端市场的布局谋篇已然提上议事日程。乔杰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我们会逐步让山德士的足迹拓展到包括农村医疗合作社和社区医院在内的医疗结构‘神经末梢’。这个计划,需要倾听来自本地市场的意见。”本次乔杰夫来华,已经就山德士的社区医院计划在征求客户的意见。
山德士中国区CEO 彭浩云进一步阐释:“我们觉得在社区医院,在普通科(有的地方说全科)医生这一块,山德士的国际的经验可能可以带给中国一份力量。在很多国家,普通科的医生(制度)是比较健全的。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朝这个方向去想了,怎么样去建立一个更健全的基础医疗。”
谈起即将到来的中国“新医改”,乔杰夫笑着说,新医改可能对一些企业在华业绩带来“利空”,但对山德士来说则是“利好”。根据山德士的规划,将通过并购、扩产等方式做大山德士在华业务,五年内使销售产值达100亿元,进入国内同行前三名。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