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海翔药业被诉侵权 专利成国内药企硬伤

2008-08-14 09:19: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沸沸扬扬的华立药业(000607)专利侵权案刚告一段落,海翔药业(002099)昨又披露,日前被一家远在美国的先灵公司诉其专利侵权.

  近期医药行业专利侵权诉讼频繁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行业分析师认为,医药业上市企业接连遭遇专利侵权诉讼,归根到底仍是国内仿制药品比重较高,医药行业总体研发水平较低所致。

  海翔药业被诉侵权

  昨日,海翔药业公告称,11日收到相关法院文书,被告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先灵公司诉海翔药业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并通知公司自收到起诉状15日内提交答辩状参加诉讼。

  昨日,海翔药业证券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家先灵公司所在地址是 “美国新泽西州”,他们并不清楚这家公司的来历,之前也未与其有过接触。该人士表示,目前他们得到的消息也仅限于公告的内容。

  从公告中可见,该案原告为先灵公司 (ScheringCorporation),第一被告为海翔药业,第二被告为浙江海翔药业销售有限公司,第三被告为香港康达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在诉讼请求中,先灵公司要求三被告立即停止对氟苯尼考的侵权行为。还要求三被告共同向其支付侵权赔偿及原告因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

  昨日,海翔药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氟苯尼考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不存在侵犯先灵公司专利权的行为,公司现在正在进一步调查,下一步会聘请律师处理。

  专利已成国内药企“硬伤”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医药行业的专利权纠纷案一直都有,尤其以跨国诉讼居多。

  广发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葛峥表示,企业遭遇专利侵权案,归根到底是中国医药企业药品研发水平低所致。国内大部分药品是仿制国外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药品,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很低,同质化严重。因此,企业面临侵权的风险较大。

  据了解,国内市场上的药品97%以上属于仿制药,国内药企往往通过仿制药品的低成本优势与专利药开展竞争。分析人士认为,因为我国的仿制药品已经对跨国企业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从而导致跨国企业对国内药企通过专利诉讼进行技术牵制,由此可见专利已成国内医药企业“硬伤”。提高研发能力取得专利权,对于想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显得更为重要。

  医药专利侵权纠纷频发

  海翔药业一案并不是医药企业专利侵权纠纷的特例。

  2002年,恒瑞医药生产出“泰索帝”的仿制产品“艾素”。而围绕“艾素”的化合物专利,从2003年起,全球第三大制药企业——法国赛诺菲起诉恒瑞医药侵犯其制造工艺专利。直到今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判决宣告赛诺菲的原研产品 “泰索帝”专利全部无效,此案才暂告一段落。

  此前也有美国辉瑞公司与国内药企专利诉讼持续了数年。英国葛兰史克的“拉米夫定”在国内专利保护已到期的前提下,仍然以拥有“核心方法的专利”为由,限制国内企业的仿制。

  而国内企业之间,也有华立药业与重庆通和制药有限公司、广州市健桥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者之间,关于“科泰复”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长达7年的专利纷争案例,至今仍处在诉讼中。

  相关评论:专利是威力强大的进攻武器 药企必须清醒

  有了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就能得到法律保护,使自己的知识产权免遭他人侵犯。但是,申请专利的作用仅仅就在于此吗?许多国外企业纷纷来我国申请专利,他们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吗?答案是否定的。

  专利不仅是护身法宝,还是威力强大的进攻武器。因为,只要在某一领域大量申请专利,进行技术覆盖,就可以形成技术垄断。垄断一旦形成,谁要想在这个领域生产经营、开发新产品,就会受到制约。近几年,我国企业累计向国外企业支付专利费数额巨大。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个滋味不好受。

  另据报载,我国航天航空部检索近年来在华申请的本领域专利,其结果令人吃惊:有近1/3的申请是围绕着新型飞机的螺旋桨进行的,而这正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项目。很显然,这是国外有计划地动用专利向我国发起进攻,目的在于形成这方面的专利垄断,迫使我国购买他们的产品或专利技术。

  在航天领域出现的种种情况,在医药领域也存在。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领域,自然少不了专利的介入。据统计,近几年,国外企业在医药领域向我国申请了大量专利。与之相比,我国的企业却显得有些迟缓。从1985年至今的22年间,我国中药发明专利的数量竟然在“原地踏步走”,一直徘徊在1700件左右。

  从表面上看,国外企业申请的有些专利暂时不能发挥作用,但它的厉害之处正在于此,它们像一颗颗埋藏的地雷,分布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将制约我们将来前进的步伐。因为医药是一个属于先行者的行业,早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所以,先行者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取得的优势,后来者很难超越。

  国外企业的专利咄咄逼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医药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积极采取对策,加强专利工作,强化专利意识,未雨绸缪。

(责任编辑:张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