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深圳328家药店陆续退市引发业内人士关注

2008-11-17 09:55: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328家药店并非小数目,眼下正值美国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深圳药店退市潮令业内担心金融危机是否已波及到药品零售行业。而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不善、监管力度加大应是这328家药店退出的主要原因。

  近期,有报道称今年深圳市已有328家药店退出市场,其中主动申请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170家,《药品经营许可证》超过有效期放弃换证被强制注销的158家。

  328家药店并非小数目,眼下正值美国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深圳药店退市潮令业内担心金融危机是否已波及到药品零售行业。而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不善、监管力度加大应是这328家药店退出的主要原因。

  药店数量“超饱和”

  从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来看,深圳药店向来走在最前沿,从坐堂医开禁到全国第一家药品零售连锁公司的上市,深圳迈开的步伐也是最大的。然而这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城市,如今出现一波退市高潮,这对业内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从2004年至今,深圳药店数量从3000余家猛增到了7000余家,这与深圳的药品零售政策不无关系。早在2002年,深圳药店数量已达到1390家,其中连锁门店占了847家。2003年,药店数量达到1800家,按当时400万常住人口计算,每一万人就拥有4~5家药店,其密集程度远高于北京上海广州。2004年以前,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开办药店的经营面积要求较高,规定关内不得少于120平方米,关外不得少于80平方米。2004年开始执行统一的国家标准后,关内、关外药店经营面积最低标准都降到了40平方米。门槛降低后,深圳药店的数量开始急剧膨胀,至2004年底,已经达到3500多家。而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药店数量已经达到7000余家,其中单体药店就有4000多家,药店数量处于“超饱和”状态。

  对于这次药店大规模退市的事件,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方面表示,之前药店数量的急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的购药,但是也使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在生存的压力下,有一些药店出现违规销售处方药、非法行医等行为。针对市场出现的问题,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了监管力度,因此,一些违规药店以及经营不善的药店便不得不退出市场。而据透露,在此次退市的328家药店中,有305家是单体药店或加盟店。

  单体药店退市背后

  为什么退市的药店以单体药店和加盟店居多?业内人士对此颇有一番见解。

  林继健,在深圳关外经营着一家名为好万年的药店,当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听筒那边传来轻松的声音,显然,这次药店的退市潮并没有波及到他。

  林继健向记者表示,此次关门的药店中,有一部分是“黑”药店。他说,此前有不少无牌诊所由于拿不到卫生局审批的经营许可证,转而加盟药店,取得药品经营的资格,但是其经营的重心并不在药品,而是“挂羊头卖狗肉”,在店内非法行医。林继健表示,这种“黑”药店只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关门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在这次退市的药店中,绝大部分是位于关外的单体药店和加盟店。由于关外是工业区,这里的药店都依靠工业区的人流而生存,而在今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不少厂家纷纷转移或者倒闭,而依靠这些工业区人流生存的药店失去了顾客群,生意惨淡,不得不关门结业。

  一个是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一个是失去可依靠的顾客群,这些可以归结为外因。不过,药店退市仅仅是外因所致吗?林继健坦言,不少药店经营不善也是退市的原因之一。据悉,在关外的不少药店,有一些是社会的闲散资金投资而来的,这些投资者本身就不擅长药品的经营,所以容易在这里栽跟头。除此之外,药店的经营管理也是一个问题。不少药店经营者的市场意识以及服务意识不够强,停留在“爱买就买,不买拉倒”的层次,存在这种情况的药店并不在少数,在竞争中被淘汰也属正常。

  PTO执行总经理李从选曾在深圳金活集团任市场总监一职,他深谙深圳药品零售业的发展。他对林继健的分析表示认同。他说,深圳关内是大连锁的天下,而关外则是单体药店和加盟店的“地盘”,此次退市的药店大多数集中在关外。对于这种关内关外截然不同的市场情况,他如此分析:关内为商业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区域比较小,交通方便,便于配送和管理,为大连锁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而关外则是城郊、城镇地区,地广人多,主要是工业集中地,在这里的人口以外来工居多,外来打工者一般年纪都较轻,少生病,消费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依靠工业区人流的药店万一遇到工厂搬迁或者倒闭,药店的经营状况也会随之一落千丈。李从选告诉记者,此次退市的药店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药店的经营状况本来就不佳,刚好又遇到换证的年限,盘算着再经营下去也无回天之术,于是选择退市。

  新政加速行业洗牌

  近年来,国内的通胀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不少行业都产生了影响,药品零售行业也不例外。在这个大背景下,药店的资金紧缩,连锁也放慢了扩张的步伐。此外,药店的自有品牌品种大都是现金采购的,这对药店发展自有品牌也起了制约的作用。而各种原料、能源、运输、人力和租金成本的提高也压缩了药店的纯利润。

  李从选向记者透露,估计这次药店的退市也和新医改方案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新医改方案重点倾向于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药品“零差率”供应,而对药品零售的经营并没有政策上的扶持。他表示,国家出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得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能享受到“零差率”的药品,如此一来,必须追求利润的药店失去了“平价”的优势。药品“暴利”时代已经远去,现在连“平价”的优势也无法体现,有些药店可能认为以后的日子难以为继,于是选择提早退市。

  药店的退市,不少人从中看到了经营药品零售的艰难。而李从选却认为,这种情况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表示,目前深圳药店数量达到7000余家,这个数量远远“超标”。在这种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药店各出奇招,降价是最常见的手段。而打价格战往往只会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消费者买到的药是便宜了,不过药品经营者的利润却被挤压了。此次药店的退市,也是生存规则中的优胜劣汰,一些经营不善的药店退市,可以使整个行业的数量趋于合理,既可以挤压出药价虚高的暴利,也可以使行业平均利润趋于合理,这种合理就体现在该赚的钱能赚到,但是没有暴利的成分。

  既然深圳药店的发展向来走在前端,那么此次深圳药店的退市是否也是药品零售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对此,李从选很肯定地表示:是的!但是他认为,由于深圳在药品零售方面的政策相对开放,其他城市一直实行比较紧的政策,即使是新一轮的洗牌,其他城市的退市也应该不会像深圳一样有如此大的动作。李从选表示,药品零售行业的大浪淘沙会让整个药品零售行业更加合理。深圳此次退市的主要是单体药店和加盟店,那么以后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是否也会是单体店居多,而连锁率将会越来越高?李从选认为,大连锁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单体店也有大连锁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一些单体店的经营者本身又是执业药师、医生或者以前在医药公司工作过的业内人士,他们既有自身的资源,有一些也深懂药品品类管理,这类单体药店的生命力很强,不容易在洗牌中被淘汰,也会长期存在。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