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2009-09-21 08:55: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正式发布。据悉,该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共同起草和制定的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参考规范,也是全球首个胰岛素泵疗法的参考规范。

  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正式发布。据悉,该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共同起草和制定的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参考规范,也是全球首个胰岛素泵疗法的参考规范。

  胰岛素泵疗法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症状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在美国,胰岛素泵的使用已有20年的历史。2005年,美国胰岛素泵使用者已达到278000人,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胰岛素泵进入我国约有10年时间,目前使用人数已近两万。在我国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的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占54%,2型糖尿病患者占44%,其余2%为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指南发布会上介绍,针对目前大众比较关注的糖尿病及胰岛素泵治疗,该指南明确了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规范,为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制定胰岛素泵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胰岛素泵治疗过度或者不足。

  指南中明确指出,中、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他们可通过胰岛素泵治疗控制血糖稳定,缩短住院天数,并为优化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提供参考数据;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另外,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症。

  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者均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研究显示,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波动大,虽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伴有无感知低血糖者;频发低血糖者;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而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者;对皮下输液管过敏者;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不愿长期佩戴胰岛素泵者;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接受培训后仍无法正确掌握如何使用胰岛素泵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无监护人的年幼患者、年长患者以及生活无法自理者,则不宜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

  指南中还明确,胰岛素泵使用的胰岛素类型为短效人胰岛素或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常规浓度为U-100(100单位/毫升),特殊情况可使用浓度为U-40(40单位/毫升)的低浓度胰岛素,但要注意换算和核实胰岛素泵有无与低浓度胰岛素相关的功能。选用胰岛素时,应遵循胰岛素说明书。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不能用于胰岛素泵治疗。

  每日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应根据患者糖尿病分型、血糖水平以及体重情况确定,初始推荐剂量如下:对于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剂量设定为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4~0.5);对于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日总量(单位)=体重(公斤)×(0.5~0.8),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泵治疗前的胰岛素用量计算,一日总量(单位)=用泵前胰岛素用量(单位)×(70%~100%)。具体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而定,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专家表示,作为一种特殊的胰岛素输入装置,胰岛素泵治疗目的与胰岛素治疗目的是一致的,即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相对于常规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胰岛素泵治疗可更长期、平稳、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习编辑:陈炫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纪立农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内分泌科

198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3-1998年期间在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和工作。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学术造诣深厚,主要致力于内分泌科临床工作和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相关专题
求医就诊小贴士第2期:妊娠糖尿病该去看妇产科还是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都需要定期去内分泌科就诊。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那么,发生妊娠糖尿病患者究竟是应该像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去内分泌科就诊呢?还是应该去妇产科就诊呢?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 朱伟力副主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