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针给药速率过快能迅速夺命、开出大处方可能造成药物不良反应、无明确指征就上药可能造成药源性疾病……”昨日(5月17日),湖北省药监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启动全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培训,多位著名药学、医学专家为来自全省的上千名医生授课。
没有用药指征也给药
武汉某医院外科对一胆囊炎患者7天使用5种抗菌药,有的药仅用一天就更换。武汉市一家被某医药公司托管的医院,对每位术后患者使用抗菌药至出院,且在出院前无一例外给患者注射一支亚胺培南。
长航总医院教授吴方建说,无适应症用药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不合理用药,其中有的医生是追求经济利益,有的是对于药物知识掌握不到位。
而无指征使用消炎药是当前最严重的不合理用药之一,据调查,门诊感冒患者有75%使用抗生素(消炎药),54%以上的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很多患者根本没有用药指征。
给药不当酿夺命悲剧
除了造成不良反应,有些不合理用药还夺了命。一患者因意外导致颈椎骨折,固定手术后医生使用了链激酶溶栓治疗,两周后患者却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后调查认定药物说明明确标注术后两周内患者禁用此药,而医生却超适应症给药造成事故。
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打点滴的患者身上。一患者注射林可霉素,250毫升的药在半小时内就输完,点滴一结束患者就猝死。该药明确说明可能造成死亡的输注速度,而医院的给药速度却超出这个速度近3倍!
自己随意增减药要不得
除医护人员要把好用药关外,患者自己也很重要。有些患者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有人认为吃药越多病好得越快,有的见病情好转就自行减量或停药,这些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还有的患者按照药品广告指引购药自我治疗,有的人还重复给药,尤其是抗感冒药重复用药现象较为多见,常见的还有糖尿病用药、中医注射、中西医混用等。
专家建议,要制定药品处方集,规范医院用药,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和药物风险评价。
(实习编辑:张燕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