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药品招标八年历程 衍生十大“怪现象”

2009-04-22 16:1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整个八年招标历程中,药品招标可以总结出十大“怪现象”。<br>

  在第11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经理高峰论坛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客座教授耿鸿武发言称,从政府规制角度,可以把中国药品招标采购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4年,这个阶段是政策建立期;2004年到2006年之间是属于政策的完善期,中国招标采购制度整体形成的一个阶段;而2005年到2008年期间属于政策空白期,因为指导中国招标采购的只有一句话,就是政府为主导的网上药品招标采购,这句话指导出了五花八门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出现了三十多种招标模式,让医药企业在这样的局势面前几近崩溃;2009年政府出台新的招标新规,对于上述问题,从7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重新规制。

  整个八年招标历程中,药品招标可以总结出十大“怪现象”。

  第一个,标的永远摸不清,在前几年所有的招标中只有为数不多一次两次招标采购中有明确的标的显示。

  第二个,招标过程不透明,不能说每一次招标文件上都写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但现实是在招标采购最阳光的四川挂网中依然出现了商业贿赂双规的行为,其他地方又会怎样。

  第三个,中标产品不使用。我们很多企业里都会存在,越是产品价格低廉越是出现中标产品不使用的问题。

  第四个,政绩阳光显深通,结余了三千多个亿,为什么还会出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五个,招标成为讲价,在现有招标中价格成为一个判断的标准,招标异化为讲价,对于招标一个错误的导向和理解。

  第六个,就是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在医疗费用增长过程中,国家不满意,医院不满意,药企业不满意,老百姓也不满意。

  第七个,药品限价无依据,在历次招标中都存在。药品的价格究竟由什么决定,按照发改委的意思,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了药品的价值,药品的价值决定了药品的价格。什么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但愿今年三月份进行全国的价格摸底,能为发改委找到一个真正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标准,今后药价无依据的现象不要再发生。

  第八个,医院二次砍价格。

  第九个,国企外企两重天,以前我在外企的时候01年进行投标的产品当时价格150块钱,到现在也就是130块钱,下降幅度不到10%,当时同类国产药品,原来卖120多,现在20多,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非国民待遇也造成了各地非常奇怪的现象。

  第十个,中介成为赢家,为什么取消各地中介,建立免费平台,可能跟中介成为赢家是有关系的,在手续费不高、利润不高的情况下,中介怎么成为赢家呢?因为医药行业是一个过于特殊的行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下,千分之六薄利也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各省在18个招标模式建立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经验,一定会应用到下一步新的模式中去,应对接下来的地方招标采购,研究现有18种招标模式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实习编辑:张燕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