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总裁李希烈宣布了拜耳全球普药总部迁至中国的决定之后,由于中国对“普药”的定义多指廉价药和非专利药,这一决定一度被解读为是拜耳即将全面进军中国廉价药或非处方药市场的信号。
此普药非彼普药
近日,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总裁李希烈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解释,拜耳所定义的“普药”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普药”存在概念差异,“拜耳普药的含义并非指非专利药,而是面向基础人群的药物,包括针对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还包括抗血栓产品。拜耳普药的称谓区别于针对特殊人群的抗肿瘤产品、血友病产品。”
他还表示,拜耳将分别以北京、上海和成都为中心,设立北区、南区和西区三大区域市场,以期为中国普药市场即将形成的“三分天下”的普药格局做准备。
持续布局慢性病用药
事实上,不论在华的跨国药企们此前如何宣称重视中国市场,但截至拜耳宣布将其普药全球迁至中国之前,还未有跨国药企将处方药核心业务的全球总部迁入中国的先例。
据李希烈介绍,拜耳所定义的普药已经占其在华处方药业务的80%,且这一比例多年来基本上与其全球业务一致。拜耳之所以要将全球普药总部迁至中国,主要是看好对中国市场普药需求,即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医疗基础设施、医疗资源和设施的均衡分布都有提高的空间。
他还认为,虽然在中国癌症是直接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但是,中国现阶段最迫切的是在基础医疗领域影响到千百万人健康的疾病,像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李希烈提到的前述中国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正是拜耳普药能够覆盖的业务。截至目前,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领域的主要产品均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或即将进入中国市场。
他认为,家庭年收入超过9000美元的中国“中产阶级”对更好的医疗产品及更高服务需求的增长,是推动中国市场继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化趋势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分布也将产生深远意义,“富贵病”的盛行将是中国医药市场的另一大驱动因素。
李希烈还援引IMS的数据称,到2020年,中国将以2200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中国区亮眼成绩单保证强势地位
“来自中国的增长越来越重要,中国增长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全球增长来源之一,这对全球药企都一样。”专访中,李希烈从未掩饰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热情。
不过这一热情的背后,其实是十分现实的选择。
2010年,拜耳集团的医药保健子业务明显受到来自非专利药品竞争和医疗体系改革的抑制,表现差强人意。
2010年全年拜耳医药保健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下降了1.4%,为44.05亿欧元,仅各国的医疗体系改革就使销售额及收益缩水了约1.6亿欧元。此外,医药保健部门的业务受到美国糖尿病保健市场负面趋势的限制,该部门的销售额由于价格和销量的原因下降了20.3%。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成为拜耳医药保健全球市场中的“新大陆”。拜耳医药保健此前在北京发布的业绩显示,2010年其在中国区的销售额达到72.35亿人民币,其中的处方药业务更是取得了22%的高增长率,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据记者了解,这一成绩单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的强势地位,同时也是促成拜耳董事会做出将其全球普药总部迁至中国的直接原因之一。
拜耳医药保健全球普药总部迁至中国后,位于北京的普药业务总部将负责全球业务。而在一年前,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刚刚升级,由归亚太区管辖,变为直接对总部负责的独立区域。
李希烈认为,医疗保险的范围显著扩大和政府医疗拨款的持续推动,将造就中国普药市场的巨大机会,而普药总部搬迁完成并投入使用,将有助于对中国普药业务更快地进行决策。
(责任编辑:姚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