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s激酶是与膜细胞因子受体相关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JAK抑制剂是一类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但可能与感染的风险增加有关。近日,发表于 J Clin Rheumatol的一项荟萃分析比较了不同的JAK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方面的相对安全性。
研究人员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linicaltrials.gov,以确定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JAK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的结果是总感染和严重感染、结核病和带状疱疹的风险。敏感性分析根据背景治疗和JAK抑制剂的许可剂量对结果进行了分类。
结果,研究共纳入了37项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与菲戈替尼相比,阿达木单抗(4.81;95%置信区间[CI],1.39-16.66)、依那西普(6.04;95%CI,1.79-20.37)、培菲替尼(7.56;95%CI,1.63-35.12)、托法替尼(4.29;95%CI,1.43-12.88)和upadacitinib(4.35;95%CI,1.46-13.00)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带状疱疹感染的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风险差异。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批准的JAK抑制剂药物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相似。尽管最初的结果表明,菲戈替尼可能会降低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但敏感性分析并不支持这些研究发现。
原始出处:
Carlos Alves, et al., The Risk of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JAK Inhibitor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 Clin Rheumatol. 2022 Mar 1;28(2):e407-e414. doi: 10.1097/RHU.0000000000001749.
作者:sunshine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类风湿关节炎困扰着我国500万名患者,而其规范治疗却鲜为大众所知。有的患者怀着“听天命”的心态消极治疗,有的不去医院看病借服特效药镇痛,有的甚至走向残疾的结局。事实上,类风湿关节炎虽无法根治,却有办法完全缓解症状,将其危害降到最低。对此,39健康网专访了著名风湿免疫专家介绍类风湿应该如何规范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