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一半的骨折病例与慢性疾病和/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关。鉴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逆性,确定和纠正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残疾。肠道的慢性炎症和随后的吸收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各种营养问题,包括钙和维生素D缺少。另外,治疗IBD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和免疫调节剂可能对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此外,IBD人群的老龄化可能导致骨折等合并症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研究表明,IBD,尤其是CD,可能存在骨折风险的增加,亚洲IBD患者骨折风险的数据很少。由于IBD在该地区的发病率和流行率的增加,探究其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究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研究人员利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理赔数据库收集了2007年至2016年间临床数据,然后分别计算了新诊断 IBD 患者(n=18228;64.1% 男性,65.9% 溃疡性结肠炎)椎体和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比 (IRR)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人群相比(匹配比率,1:10;n=186871)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在 4.5 年的中位随访期间,IBD 患者椎体和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和 IRR 分别为 2.88/1000 人年和 1.24/1000 人年(95% CI,1.08-1.42)。IBD 患者椎体和髋部骨折的累积风险在诊断后 2、5 和 7 年分别为 0.6%、1.4% 和 1.9%,并且 IBD 患者的这种骨折风险高于匹配的对照组(P= .002)。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使用皮质类固醇进一步增加了 IBD 患者骨折的风险(IRR,1.37;95% CI,1.13-1.65)。克罗恩病 (CD) 患者的骨折风险 (IRR, 1.56; 95% CI, 1.19–2.04) 显着高于匹配对照组,并且在未使用皮质类固醇的 CD 患者中这种风险仍然较高 (IRR, 1.62; 95% CI,1.12–2.34)。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女性和有合并症的人中尤其高。
本项研究证实新诊断的 IBD 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显着较高,尤其是 CD 患者,并且无论是否使用皮质类固醇。
原始出处:
Hyung Jin Ahn. Et al. High Risk of Fractures Within 7 Years of Diagnosi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2.
作者:xuyihan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瘡、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详细]
去看看 ¥0.0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瘡、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详细]
去看看 ¥0.0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瘡、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详细]
去看看 ¥0.0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