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有关。Anifrolumab是一种与I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结合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已在中度至重度SLE患者中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本研究根据干扰素基因特征(IFNGS)、人口统计学和临床亚组来表征anifrolum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人员对中重度SLE患者静脉注射anifrolumab的52周III期TULIP-1/TULIP-2安慰剂对照试验的汇总数据进行了事后分析。在预定义的亚组中评估结果:IFNGS(高/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种族、地理区域、发病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疾病活动和血清学标志物。
结果:在汇总数据中,患者接受了anifrolumab300mg(360/726)或安慰剂(366/726);82.6%是IFNGS高的。与IFNGS低的患者相比,IFNGS高的患者具有更大的基线疾病活动性,并且更有可能具有异常的血清学标志物。在总人群中,接受anifrolumab治疗的患者与安慰剂相比,更大比例的患者在第52周达到了基于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的综合狼疮评估(BICLA)反应(差异16.6%;标称p<0.001)。大多数预定义亚组的BICLA对anifrolumab与安慰剂的治疗反应差异与总人群相当,包括基线糖皮质激素剂量(<10/≥10?mg/天泼尼松/当量)和临床疾病活动(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评分<10/≥10)的亚组)。治疗差异较大的亚组包括IFNGS高的患者(18.2%)、基线血清学标志物异常的患者(23.1%)和亚洲患者(29.2%)。anifrolumab的安全性在各亚组中相似。
结论:总体而言,本研究支持anifrolumab在一系列中重度SLE患者中的一致疗效和安全性。在少数亚组中,小样本量限制了做出有关anifrolumab治疗是否有益的结论。
出处:Vital EM, Merrill JT, Morand EF, et al. Anifrolumab efficacy and safety by type I interferon gene signature and clinical subgroups in patients with SLE: post hoc analysis of pooled data from two phase III trials.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Published Online First: 25 March 2022. doi: 10.1136/annrheumdis-2021-221425
作者:彼岸河边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本品用于预防急性器官排斥反应,治疗同种异体肾移植后难治性排异反应。本品应该与环胞霉素和皮质类固醇同时应用。[详细]
去看看 ¥260.0预防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治疗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应用其它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详细]
去看看 ¥891.0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甲泼尼龙片可用于以下情况:非内分泌失调症1. 风湿性疾病:作为辅助疗法短期使用(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或危重期),用于:银屑病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低剂量维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或亚急性滑囊炎、急性非特异性踺鞘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创伤后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引发的滑膜炎上踝炎2.胶原疾病:用于疾病危重期或作为下列疾病的维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皮肌炎(多肌炎) 、风湿性多肌痛、巨[详细]
去看看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