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爱「囤东西」可能是病,出现囤积行为要警惕!

2022-03-11 00:00:02梅斯医学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你有囤积症吗?

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还不舍得扔掉,比如十几年前的旧衣服,去年囤积的生活用品,放到过期都没有打开的各种食物。不少人抱着“留着,总会有用”的心态囤货。然而,过度囤积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即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

近日,新研究发现,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囤积行为,这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近50%的多动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囤积行为。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ofPsychiatricResearch杂志上。

强迫性囤积症患者通常有着较强的占有欲,即使是无挂紧要的东西也舍不得扔,这些物品不仅压缩了生活空间,而且会让人产生诸多负面的情绪,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使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乱,轻则引发心理障碍,重则诱发精神疾病,离潜伏或明显的抑郁症不远了。

先前对强迫性囤积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自认为是囤积者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寻求帮助的老年女性患者。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收纳了来自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信托基金会管理的成人多动症诊所88名参与者。

结果发现,ADHD组中有19%的人表现出显著的囤积症状,平均年龄在30多岁,而且性别比例相当。在剩余81%的人中,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囤积严重程度更高,但没有达到明显损害其生活的程度。

研究人员问了相同的问题,ADHD症状和冲动、囤积和杂乱程度、强迫症的严重程度、完美主义、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系,并在90名普通成年人身上得到了验证,发现仅有2%的人表现出临床上显著的囤积症状。然后,研究人员用220名英国成年人的更大的样本再次正式了这一点,以查看是否发现了类似的模式,同样,只有3%的人表现出囤积症状。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被诊断患有多动症的人也更有可能出现囤积症状。应该定期评估多动症患者的囤积障碍,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许多目前正在接受囤积障碍治疗的人可能也有未确诊的多动症。另外,临床医生和多动症患者对多动症和囤积之间联系的认识提高,也可能导致更有效的长期管理,因为囤积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研究人员表示。

原始出处

Sharon Morein-Zamir 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hoarding in ADHD: A special link with inattention,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2021). DOI: 10.1016/j.jpsychires.2021.12.024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成人多动症
    推荐专家更多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