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导致的,晚期胃癌的预后很差;但是,如果胃癌被早期发现,那么经过有效治疗可以获得不错的预后。内窥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已经很普遍,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ESD术后出血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生命的不良事件,特别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中危险性更高。以前的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在预防出血方面比组胺受体拮抗剂更有效。这些研究还表明胃内pH值会影响ESD后的出血程度。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酸分泌能力的恢复可能取决于根除时的胃粘膜萎缩程度。因此,本研究旨在根据H.pylori感染状态阐明ESD后出血与胃黏膜萎缩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完成本项课题研究,研究人员纳入了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日本34家医院因早期胃癌接受ESD治疗的8170名患者。然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导致ESD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有3935名,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有4235名。非严重程度的胃黏膜萎缩是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ESD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p=0.007),但不是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p=0.600)。此外,在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患者中,继续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停止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和非抗血栓药物的患者的ESD后出血率逐步增加,但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中不存在这样的现象。
本项研究结果证实非严重的胃黏膜萎缩是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早期胃癌ESD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则不然。
原始出处:
Yoshito Hayashi. Et al. The degree of mucosal atrophy is associated with post-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bleeding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2.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