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流行病,全世界的发病率在25%到45%之间,常伴随肥胖症、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高达25%的NAFLD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7%的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肝病。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组织学标志和致病因素,肝脂肪变性的特点是肝细胞内脂肪的过度堆积。其他伴随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纤维化。在这些病理特征中,纤维化是预测并发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因此,准确量化肝脏纤维化至关重要。
现阶段,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获得的肝脏硬度测量(LSM)被认为是无创肝脏纤维化评估中最准确的影像学指标。多项研究表明,基于MRE的LSM对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性能优于其他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实践中,肝纤维化的MRE评估应包含临床信息的评估,因为其他病理生理条件,如炎症、静脉充血、门静脉高压和胆汁淤积都可能影响肝脏的硬度。有报道称,肝脂肪变性的存在会影响以超声为基础的弹性成像所测量的肝脏硬度。相反,大多数基于MRE的研究认为,肝脂肪变性对MRE评估的肝脏硬度没有明显影响。MRI衍生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是一个成熟的成像序列,可以对肝脏脂肪变性进行连续量化。在临床实践中,MRI-PDFF达到5%通常被作为诊断临床意义上的肝脂肪变性的阈值。
近日,发表在European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在一个大型的活检证实或高风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群中,探讨了病理学评估的肝脏脂肪变性、MRI评估的PDFF和MRE评估的肝脏硬度之间的关系,为肝病患者的个性化评估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项研究包括了256名在1年内进行过肝脏活检和MRI/MRE检查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从电子病历中检索。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是通过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进行评估。首先,本研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法分析PDFF对区分肝脂肪变性的诊断性能。其次,用单变量分析筛选出影响LSM的变量,然后用多变量线性回归进行确定。最后,在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用线性回归评估了诊断为脂肪变性(PDFF≥5%)的患者,以及PDFF和LSM之间的潜在关系。
在区分脂肪变性等级(S0-3)方面,PDFF的诊断准确性高于0.82。在S1、S2和S3脂肪变性患者之间以及根据纤维化阶段对患者进行分组后的所有脂肪变性等级之间没有发现LSM的显著差异。在对确诊的脂肪变性患者(PDFF≥5%)的纤维化阶段和年龄进行调整后,没有发现LSM和PDFF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系(估计=-0.02,P=0.065)。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在调整了纤维化阶段和其他独立因素后,肝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对基于MRE的肝脏硬度测量没有明显影响。
原文出处:
Jie Chen,Alina M Allen,Terry M Therneau,et al.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by 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is not affected by hepatic steatosis.DOI:10.1007/s00330-021-08225-w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