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过去40年里,科学家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没有研发出治愈痴呆症的方法。然而,令人鼓舞的是,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一系列可改变痴呆症的终身风险因素。其中,从中年开始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已被证明在痴呆症的发展和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中年至晚年心血管健康指标与痴呆症发病风险潜在的关联。
近日,发表在PLoS Med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心血管健康指标较差的人相比,从中年开始拥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尤其是理想的行为因素与降低痴呆风险相关。这也就意味着,保持终身的健康行为可能是降低晚年痴呆风险的关键。
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收纳了来自1972年至1987年间1449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女性占62.1%,并随访至晚年(1998年),然后对744名无痴呆症幸存者进一步随访至晚年(2005年至2008年)。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6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包括行为因素(吸烟状态、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和生物因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血压),并将得分分为差、中、理想水平。最后,通过评分来探讨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与中年和晚年标准心脏健康指标得分之间的潜在联系。

结果显示,在随访中,1998年有有61人被诊断为痴呆,2005年至2008年又有47人被诊断为痴呆。从中年开始,心血管健康评分中等或理想的参与者,比得分低的晚年患痴呆的风险更低,尤其是在吸烟状态、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评分较高的人群中。然而,当具体观察生物因素时,晚年获得理想得分的参与者,痴呆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痴呆症的一些生物学特征与这些生物因素所重叠,比如血压的降低和胆固醇的降低。
总之,从中年到晚年拥有理想或中等水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尤其是行为因素,与较低的痴呆风险相关。另外,研究结果强调,终生保持最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尤其是行为健康指标,可能有助于降低晚年痴呆症的发生风险。
原始出处
Liang Y, Ngandu T, Laatikainen T, Soininen H, Tuomilehto J, Kivipelto M, et al. (2020)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from mid- to late-life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Finland. PLoS Med 17(12): e1003474.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幸宇坚主任中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魏书航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