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nn Oncol:2020 ESMO抗癌药物皮肤毒性预防和管理指南发布
2020年11月25日,Annals of Oncololgy杂志在线发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管理和预防抗癌药物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处理建议,包括欧洲在内的多个国家、多个机构的多学科专家研究小组都参与了该指南的编写,内容涉及痤疮样皮疹、手足综合征、脱发、皮肤瘙痒、甲沟炎、甲床剥离症等主要药物皮肤毒性反应。
例如,针对痤疮样皮疹,指南建议避免过度阳光照射,避免经常使用热水洗手、洗衣服,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等。针对手足综合征,指南建议避免进行长途跋涉,避免无保护措施进行负重的运动等。
指南最后指出,皮肤毒性反应在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很常见,而且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抗癌治疗的临床获益关系密切。因此,降低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维持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02 Gut:Barrett食管可能是所有食管腺癌的前兆
2020年11月24日,GUT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Barrett食管(BE)可能是所有食管腺癌(OAC)的前兆。
该研究旨在整合临床数据并使用模型预测,来确认BE是否为美国癌症登记数据中所有类型OAC的始发原因。因此,该研究团队使用包括了从正常细胞到BE到OAC的发展过程的OAC多级克隆扩展模型(MSCE-OAC模型),来估计OAC病例的预期数量,还利用了特定年龄和性别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确定有OAC风险的人数。
该模型估计2010年有9970例由BE发展至OAC的病例(95%CI 9140-11980),与人口数据中OAC病例数量相近。该模型预测45-55岁年龄段的高风险男性的BE患病率为8%-9%。男性人群中非不典型增生的BE发展至OAC的年进展率为0.1%-0.2%,与临床研究一致。
在美国人群中,除BE患者外,可能很少会出现其他OAC病例。该研究团队认为,加强对高风险BE人群进行有效、敏感的筛查和监测,并在监测期间通过早期发现OAC并治疗,有可能降低OAC死亡率。
03 JTO:布加替尼对于阿来替尼难治性NSCLC安全有效
2020年11月25日,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公布了布加替尼治疗ALK-TKI难治性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II期J-ALTA试验的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72例曾接受ALK-TKI治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患者每日接受布加替尼180mg(7天导入期内每天90mg),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
研究结果如下:
47名患者近期使用过阿来替尼(无论是否使用过克唑替尼)。在分析截止时,其中有14名仍使用布加替尼(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
在阿来替尼难治性患者中,ORR为34%(95%CI 21%-4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8个月(95%CI 5.5-16.4),疾病控制率为79%(95%CI 64%-8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95%CI 3.7-9.3)。
在接受治疗前便检查到有脑转移的8例患者中,有2例存在颅内部分反应。
布加替尼在G1202R、I1171N、V1180L和L1196M继发突变的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患者接受布加替尼的安全性与先前在更广泛人群中所报道的一致。
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无论先前是否使用过克唑替尼,布加替尼对阿来替尼难治性ALK阳性NSCLC患者都是有效的。
04 CCR:地塞米松会限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
日前,CCR在线发布一项研究证实,地塞米松会限制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
该研究评估了地塞米松联合PD-1抑制剂和/或放疗在GL261和CT-2A GBM大鼠模型中的疗效,同时也分析了地塞米松对181名使用PD-1抑制剂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GBM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显示,尽管GL261大鼠模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响应,但地塞米松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GBM大鼠模型生存率。同时,在免疫耐受的CT-2A模型中,地塞米松也降低了PD-1治疗(有或无放疗)后大鼠生存率。
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塞米松可减少大鼠T淋巴细胞的数量、降低淋巴细胞的功能以及减少骨髓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因此,地塞米松可能同时抑制适应性和先天免疫反应。回顾性分析也发现,免疫治疗时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生存率较低,基线使用地塞米松是患者生存率较差的最强预测因子。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以限制GBM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
05 CCR:ctDNA可准确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周姣琳教授等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发布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循环肿瘤DNA(ctDNA)可准确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该研究纳入106名接收新辅助放化疗(nCRT)随后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并在四个时间点(基线、nCRT期间、术前和术后)检测ctDNA。
104名患者肿瘤组织中共发现1098个突变。上述四个时间点中,分别有75%、15.6%、10.5%和6.7%的病例检测到ctDNA。29名达病理完全缓解(ypCR)的患者在术前未检测到ctDNA。ypCAP 0–1患者术前ctDNA阳性率低于ypCAP 2–3(P<0.001);ypCR患者低于非-ypCR患者(P=0.02);病理T期(ypT)0-2低于ypT 3–4(P=0.002)。四个时间点ctDNA阳性与患者无转移生存期(MSF)较短有关(P<0.05)。
研究表明,ctDNA是一个实时监测指标,可以准确反映直肠癌患者肿瘤负荷,同时预测MFS。
参考资料:
1.M.E.Lacouture,V.Sibaud,P.A.Gerber,F.Jahn,K.Jordan.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rmatological Toxicities Related to Anticancer Agents: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nn Oncol.2020.11.005;29:36-43.2020 Nov 25.
2.Curtius K,Rubenstein JH,Chak A,et al.Computational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Barrett’s oesophagus may be the precursor of all 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Gut.Published Online First:24 November 2020.
3.Makoto Nishio,Tatsuya Yoshida,Toru Kumagai,Takayuki Asato,Pingkuan Zhang,Nobuyuki Yamamoto,etal.Brigati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lectinib and Othe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Outcomes of the Phase 2 J-ALTA Trial.JTO.Published:November 25,2020.
4.J.Bryan Iorgulescu,Prafulla C.Gokhale,Maria C.Speranza,et al.Concurrent Dexamethasone Limits the Clinical Benefit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Glioblastoma.2020.11.25.DOI:10.1158/1078-0432.CCR-20-2291.
5.Jiaolin Zhou,Changxi Wang,Guole Lin.et al.Seri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Predicting and Monitoring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2020.11.25.doi:10.1158/1078-0432.CCR-20-2299.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