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是一个能够导致感冒的病毒家族。在SARS发生期间,这种病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SARS疫情过后,有关研制能战胜冠状病毒的抗病毒药剂的工作得到了强化,并且大部分精力被放置在仅这一种病毒身上。
由于冠状病毒的结构和序列变异的非常快,因此使得找到广谱的疫苗非常困难。靶向一种病毒株的疫苗可能无法有效抵抗另外一种病毒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系杨海涛、饶子和院士以及上海有机所、上海血液研究所、广州生物医学和卫生研究所、德国Würzburg大学、香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对多种冠状病毒都有效的抗病毒抑制剂。研究的结果公布在9月6日的PLoS Bi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结构和生物化学分析在主蛋白(Mpro)中结构保守的底物结合区域确定出了一个靶标。由于人类和其他动物没有类似Mpro的蛋白质,因此靶向这个靶标的副作用将会非常低。这个底物结合位点最有潜力作为药物开发的一个靶标,是因为进化上保守的区域不会像病毒基因组的其他部分那样进行高速突变,并因此使抗病毒药物能够维持它们的药效。
杨海涛等人创造出了一种人工合成的Mpro底物,并推测如果他们阻止这种底物接近结合位点,那么就可能抑制这种蛋白酶的能力并可能中止病毒的复制。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了一种能够与这种蛋白酶紧密结合的合成抑制剂并以它为基础设计出一系列的抑制剂。接着,他们在这些合成抑制剂中寻找出能够快速抑制多种冠状病毒的蛋白酶并使这些冠状病毒无法扩增的化合物。而且,在实验中,这些化合物对人类细胞没有造成明显的损伤。
这项研究开发出的化合物能够抑制新冠状病毒株的Mpro。已经知道这些新的冠状病毒株能引发结膜炎、支气管炎和肺炎。通过确定能够靶向整个冠状病毒家族的药物候选,杨海涛等人进行的这项研究为寻找从感冒到致死性的SARS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构建了物质基础。
新闻连接:2003年,SARS在中国大爆发后,以清华大学饶子和教授为首的研究组成功解析了SARS冠状病毒主要毒蛋白酶(3CLpro)的三维结构,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的三维结构。SARS病毒蛋白酶的解析成功,对于SAR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功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人物简介: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兼生物大分子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兼生物大分子委员会主任。文章第一作者杨海涛为饶子和院士的博士生。
(实习编辑:李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