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感冒、补益和泻下通便等四类中成药最易用错

2011-08-24 18:25:00新华网
栏目关注:

  ■专家提醒

  几类常被滥用的中成药

  感冒类、活血化瘀类、补益类,以及泻下通便类是医生眼中较为常见的中成药滥用重灾区。

  ○感冒类

  代表:板蓝根

  中医一般把常见的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两大类。王昌俊表示,“然而市面上的感冒药多以清热解毒为主,主要是针对风热患者的”。

  很多市民每每感冒便翻出维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夏桑菊片等一大堆感冒药,甚至认为“吃越多见效越快”。丘振文指出,这些感冒药通常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成分交叉重复,同类药或同种药重复应用,增大了服药剂量,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特别是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发生毒副反应的风险大增。

  丘振文指出,广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导致人体很容易上火,很多年轻妈妈都将板蓝根当作了“万金油”,以防止上火、预防感冒为由,有事没事都冲泡给小孩喝。“岂不知这样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丘振文分析道,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用中医术语描述,即是“稚阳之体”,需要一些“火”来助长发育,而板蓝根性属寒凉,过多食用不仅伤害脾胃,使小孩食欲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生长发育所需之“火”,不利于儿童的发育。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群疗效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苍白、体弱无力,”王昌俊指出这样的人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果体质偏虚寒的人,多喝板蓝根冲剂就会因其苦寒伤胃,会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以至于感冒没治好,反而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泻下通便类

  代表:牛黄解毒片

  市面上的很多通便减肥的产品不能随便吃,因为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泻药,一旦服用过度,会导致药物依赖,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大肠黑便病。王昌俊强调:泻下剂作用峻猛,大都易于耗损胃气,要中病即止,慎勿过量,久用;老年人体质虚弱,新刚生孩子不久的妇女血虚,大病初愈津液耗伤,应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还有像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片)、黄连解毒片等清热解毒产品,均属苦寒药,只能辨证用于实热(火热内盛)。如果是虚火(既可能是阴虚、也可能由于阳虚导致的虚火上炎),服用此类苦寒药物,只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虚火更重。

  牛黄解毒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祛火药,许多人只要一有牙疼、上火的症状就买来吃,一些爱美女性更是为它开发了新用途——利用其泄泻的作用来通便减肥。但滥用此药,解毒片也会变成“中毒片”。

  很多长期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胸闷、心悸、胃痛、腹泻、腰膝酸软等不正常现象。其实这就是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发生的不良反应。

  牛黄解毒片含有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菊花、雄黄等成分,大多为“寒凉”药物,长期服用容易让胃肠“着凉”,出现脾胃虚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活血化瘀类

  代表:丹参制剂

  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常被滥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有个手麻、头晕,就来一粒,但并非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是瘀血所致。王昌俊强调,不能只看说明书上的适应症写的可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要明确是否确有“血瘀”。气虚、肾虚、痰浊等也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还有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禁用活血祛瘀剂,活血化瘀过猛或久用,均易耗血伤正,只能暂用,不能久服,中病即止。有些活血化瘀药对胃有刺激作用,更不能长期服用。

  丹参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性中药。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周围循环和微循环,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效果,对缺血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因此,丹参对心脏病引起的血瘀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丹参制剂有多种,成分功效不尽相同,适应症也略有区别。

  丘振文提醒,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同属于治疗气滞血瘀药物,选择其中一种即可,不适宜将这两种药同时在处方中一并开给患者使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昌俊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医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出生于中医世家,又师从湖北吕继端、上海钱伯文、广州许鑫梅等著名中医学家。从医二十二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各类肿瘤,肝胆、胃肠系统疑难病症。荣获部级成 果奖1项,厅局级成果奖4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5项。出版《现代肿瘤治疗药物学》(副主编)等著作7部,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相关专题
秋季用错药 感冒“雪上加霜”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大,是感冒等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感冒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肺炎、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心肌炎、中耳炎、肾小球肾炎等多种并发症。治疗感冒的药品虽品种繁多,但不对症则疗效甚微,有时还会使病情加重。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