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感冒、补益和泻下通便等四类中成药最易用错

2011-08-24 18:25:00新华网
栏目关注:

  老百姓对中成药存在不少误解,以为中成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将中成药当做“保健品”、“补药”;仅凭字面意义选购、为尽快治愈随意增大用药量……中成药成了药中“万金油”。这样的误解已导致中成药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已引起关注,甚至有人发出“中成药滥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叹。

  7成中药方由西医开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表示,从目前中成药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频率来看,“滥用的情况的确堪比抗生素的使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也坦言,“中成药的滥用程度确实达到了类似抗生素滥用的境地”,不仅市民对中成药的作用存有一定程度的误读,医生也存在类似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2008年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组织的西医使用中成药现状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开中成药处方量高达60%以上。王昌俊指出,一些西医不懂得中医辨证论治,导致开出的中成药疗效不能保证,甚至引发用药安全问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出台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中成药在医疗过程中的使用。

  “无毒无副作用”印象害死人

  导致中成药滥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在香港中医药展上就表示,目前发现不少中药材有肝肾毒副作用。而长久以来,很多人觉得中药是无毒副作用的,因而长期服用,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丘振文指出,“是药三分毒”,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其作用基础都是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如丹参起药理作用的便是丹参酮,这些化学物质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就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

  “将中成药当西药用,不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原理”是王昌俊总结的中成药滥用的另一重要因素。中医讲究“中病即止”,疾病好转,“证”变了,就不宜继续服用,要根据辨“证”,改用另外的药物。但不少中成药滥用中,用量过多、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用药过度,“过犹不及”,带来不良后果。丘振文则将中成药滥用而引发副作用的根本原因归纳为“辨证不准”、“重复用药”、“擅自加大用药量及疗程”。

  王昌俊指出,过去发生的龙胆泻肝丸、小柴胡汤等不良反应事件,多少都与中成药的滥用有关系。小柴胡本来是治疗乙肝,滥用后却可造成肝损伤。丘振文进一步分析,西药一般都是纯化学物质制剂,作用强度较大;而中成药则为多种中药提炼或煎煮有效物质而成,多靶点治疗,作用强度较为分散。“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西药因作用成分清晰,更容易针对性救治,但中成药成分复杂,很难查出是哪种物质引发了不良反应。”

  不过丘振文强调,中成药的危害性并没有抗生素那么严重,“中成药的滥用,更多还是由于对中医证型的把握不准、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服用了身体不需要或排斥的物质从而对身体产生一定毒副作用,一般停用并稍作调理后机体可恢复正常,当然中成药注射剂的滥用后果也严重些,总体而言中成药滥用的后果并没有抗生素产生的‘超级细菌’那般严重。”

  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更需提防

  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成药中,约有200多种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即含有化学药的中成药。常见的如抗感冒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降血压药中多含有氢氯噻嗪,降糖药中多含有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药中多含麻黄碱等,这些中成药在临床的使用中常常出现问题。

  “这类中西药制剂的中成药,导致副作用的风险比纯中药制剂更大。”丘振文举例道,比如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有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消渴丸里含有西药成分,认为是纯中药制剂,随意用于血糖偏高的人,随意加大用量,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用,更没有关注到与其他西药的配伍禁忌,以致服用消渴丸而出现血糖过低等严重不良反应。去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名84岁老人就因低血糖不省人事而被送入医院,化验结果显示老人服用的名为“八宝消渴丸”的中成药里就添加了“格列本脲”。丘药师指出,“市民抱着错误的中成药安全观,在不清楚中成药药理和成分的情况下购买使用,无疑增大了中成药的副作用和使用风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王昌俊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医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出生于中医世家,又师从湖北吕继端、上海钱伯文、广州许鑫梅等著名中医学家。从医二十二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各类肿瘤,肝胆、胃肠系统疑难病症。荣获部级成 果奖1项,厅局级成果奖4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5项。出版《现代肿瘤治疗药物学》(副主编)等著作7部,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相关专题
秋季用错药 感冒“雪上加霜”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大,是感冒等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感冒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肺炎、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心肌炎、中耳炎、肾小球肾炎等多种并发症。治疗感冒的药品虽品种繁多,但不对症则疗效甚微,有时还会使病情加重。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