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武汉开展抗体流调,是时候谈谈我国专家的表现了……

2020-04-23 07:48:31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新冠世纪大疫中,我国医学科技界表现如何?

  4月中旬,我国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

  据《新京报》报道,名为《武汉市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的文件显示,流调将以家庭为单位、分层随机抽样,在武汉市13个行政区、抽取100个社区作为调查点,全市总样本量达1.1万人,该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国9个省、市(含武汉市)同步开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通过大样本、随机抽样的血清抗体流调研究,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几个关键的数据:

  ——人群的感染比例。目前已经知道新冠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高,因为不少感染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所以医院确诊的感染者数量,只是感染者冰山一角。只有大样本流调,才能估算出武汉等重点地区的感染者比例;

  ——有严重症状感染者比例。获知人群感染比例后、可估算出总感染人数,再结合确诊的病例数,可大致估算出有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感染者病死率。之前海外媒体报道,德国病毒学家亨德里克·施特雷克(Hendrik Streeck)和波恩大学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德国小镇甘格尔特市,调查了大约1000名当地居民,他们估计感染病死率为0.37%,但也有推测新冠病死率达2%,各国披露的患者病死率甚至有高达10%以上的。由于感染病死率直接决定防疫策略,因此亟需通过大规模流调统计出可靠的感染病死率,以供各国参考;

  ——追踪康复者新冠抗体的特征和保护时。不同的冠状病毒抗体免疫有效时间不同,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介绍,MERS抗体对人体保护期为9个月,SARS高达2-3年,目前还不清楚新冠病毒抗体的保护期;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研究,得到不同类别康复者的抗体强度等特征,计算出抗体的保护期。

  抗疫决策依靠科学,科学依赖可靠数据。因此,这项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当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完全有条件、有资源、有能力做出高质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为我国政府、WHO、世界各国政府提供抗疫决策支持。

  据“医学界”了解,此项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科院院长王辰院士力推。

  早在3月11日,王辰在武汉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大声疾呼开展大规模流调。在王院士力推下,该工作开始执行,预计很快得出研究结果。“医学界”和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各界人士翘首以待该研究的成果的公布,并相信能做到客观可信。

  自从武汉1月20日曝光疫情后,笔者一直在关注疫情进展、关注我国医学科技界人士在疫情中的表现。以笔者一孔之见,迄今为止我国抗疫的胜利,主要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组织能力的胜利。整个疫情期间,我国医学科技界人士表现一般。

  正如4月3日王辰院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讲话时说的那样:“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实际上,在疫情中,我国医学科技界专家们的表现有令人失望之处,包括:

  ——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起草的专家们不署名、不声明利益关系、不标注文献来源(这严重违背了医学指南订制规范);

  ——诊疗方案中列入了一些无可靠循证证据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氢氧疗法、利巴韦林、阿比朵尔……以及血必净等中成药);

  ——莲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等在无可靠循证证据的情况下,获批“新冠肺炎”适用症;

  ——可能唯一有效的药物瑞德西韦在我国竟然无法完成临床试验,与此同时却有包括豆浆、八段锦、各种中成药在内的临床试验在开展……

  ——我国的新冠核酸试剂盒从疫情之初,就被诟病“测不准”,直到疫情初定出口国外后,仍不断被国外质疑“不靠谱”(与此同时,国外的新冠检测手段,却在很短时间内、经过多次迭代,可以做到15分钟检测,甚至有报道,已可做到一分钟测试的)……

  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让有良知、有水平的专家和科学家脱颖而出,同时也让道德败坏的人原形毕露。时间是最公平的尺度,在它的作用下,一切堕落、渎职的行为,都将在正义之光照耀下、在循证医学的度量中,最终原形毕露。

  王辰在4月3日的讲话中说:“能不能真正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因此发展好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的,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现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经济损失惊人;比起惨重的经济损失,更令人悲伤的是人类生命的大量损失:全球已有17.8万人丧生,目前根本看不到减缓的趋势——最终病死人数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经历这次新冠浩劫,我国该建设怎样的防疫系统?该拥有怎样的医学科技力量?需要怎样的医疗和公卫专家?这些问题在拷问着中国人的良知。

  “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而要建设这样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我国政府和人民,必须坚持科学精神、战胜权威崇拜、抛弃民族虚荣心,选择信奉专业而不是信奉专家、信奉科学而不是科学家。倘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循证医学原则,一个更好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终将成型。

请输入图片地址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39健康网】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邓小援主任医师龙岩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