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为肿瘤担忧吗?
虽然每个人的癌症风险都会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风险。如年龄、癌症家族史、是否抽烟等。
年龄是肿瘤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年龄越大,患癌的风险随之越高,郑莹主任认为,50岁以上的人都是肿瘤高危人群。如今,上海对50岁以上的本地居民免费进行大肠癌筛查。如果你的年龄已经到了50岁,那么即使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应该去咨询一下医生,针对性的做一些肿瘤的筛查了。
如果您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曾患恶性肿瘤,那你就是有肿瘤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亲属中患恶性肿瘤的人越多,你的风险因素也越高。郑莹主任介绍,复旦肿瘤医院已经开设了乳腺肿瘤、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的家族性肿瘤门诊。“如果家族中有人早发(50岁之前)、多发肿瘤的,更应该重视筛查。”
每年4月15号到21号的肿瘤宣传周,复旦肿瘤医院都会对《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进行更新发布,最新版已经涵盖了14个肿瘤的筛查和预防建议。郑莹主任称,今后这份推荐还会继续增加新的癌种,同时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相关肿瘤的预防筛查内容更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官方微信公号上,有一个“癌症风险评估”的小插件,通过完成一个15个问题的问卷,就能够得出你癌症风险的初步评估结果。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万人进行了癌症风险评估。
不管是每年更新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还是提供线上癌症风险评估服务,郑莹主任表示,都是为了细化肿瘤的预防服务,让公众能够知道自己的风险在哪里,哪些行为需要改变,要做哪些筛查。“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大家应该提高对这方面的关注度。”
“我们说的预防,最好是能预防肿瘤不发生,除此之外,还要预防死于癌症。”郑莹主任说,“大部分的肿瘤,如果能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我们的五年生存率都有9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癌症风险,知道怎么去降低风险,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预防服务并利用好这些服务。”
将对肿瘤的认识转化为行动
大肠癌是美国的高发肿瘤,大约每22个美国人中就会有1人在有生之年患上结直肠癌。但美国的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续下降,死亡率近10年来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五年生存率从50%提高到了66%。其中的原因,50%归功于普及筛查,35%归功于预防,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改善膳食结构等。
预防和筛查对肿瘤的重要性,是生与死的差别。同时,肿瘤的研究进展很快,郑莹主任认为,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如何把我们已知的对肿瘤的科学权威认识和知识,转化为预防和控制行动。
肿瘤预防部成立两年来,郑莹主任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预防真的非常重要,二是重治疗、轻预防仍然普遍。
“我觉得对个人来说,预防肿瘤需要改变行为,就是和人性进行对抗的过程。”郑莹主任说,“我们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远离烟酒等坏习惯等,与人的天性是相悖的,能够坚持做到其实很难。而且生活中面对的压力,也往往会让人忽略健康。”
要做到预防肿瘤虽然很难,但郑莹主任认为很值得去做。“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在癌症的预防上,鼓励大家要尽人事,至少做个癌症风险评估,根据建议改善一下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如果是高危人群做针对性筛查,找一个可以坚持下来的锻炼项目,一个礼拜锻炼两三次,把应该做到的尽量做到,患癌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发生肿瘤了,积极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治疗。对肿瘤这个疾病有基本认知并积极去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8月15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的新研究:患有乳腺癌并需要化疗治疗的孕妇,不应该因为怀孕放弃治疗或提前分娩。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