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连发两篇文章探讨抗生素给药途径——静脉和口服的优劣,其中关于心内膜炎治疗的还上了头版。
那么到底该用哪个方法?口服能不能替代静脉给药?谁的风险小效果好?NEJM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
即便因为感染病原体和并发症情况有差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院内的死亡率是可以高达15%-45%的。因此,此病的患者在收入院后一般会进行重点监护。
而根据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指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标准治疗流程是静脉给予患者抗生素6周。
但是研究者注意到,对患者来说真正凶险必须在院内被监护的病程仅仅是初期,一旦进入稳定状态,延长住院时间反而有可能提高并发症风险,如果能缩短住院时间,让患者在稳定后到院外继续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预后。
而长时间住院的主要原因是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如果能够采取口服方式,那就能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标了。
因此,就有了这个研究。
研究的具体内容
这项研究是一项在丹麦各心血管医疗中心实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400名患者为左心心内膜炎且已进入稳定期,之前已经进行过静脉给药的抗生素治疗。
在进行随机分组前,这400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已有17天,随机分组后,口服组的继续治疗平均时间为17天,静脉给药组继续治疗平均时间为19天。口服组中,有160人可作为门诊患者或间断性的作为门诊患者进行治疗。因此,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分组后,口服组的平均住院时长只有3天,而静脉组为19天。
从风险因素方面看,改用口服抗生素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并不比维持静脉治疗的患者更高——
从表中数据看,维持静脉给予抗生素的患者,全因死亡人数还更多一点……
此外,通过统计综合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两种疗法在统计的终点(结束治疗半年后),呈现的预后很接近……
口服抗生素替代静脉给药的时代来了吗?
与这篇文章同期刊登的还有另一组团队关于骨骼和关节感染如何给药的研究。
这篇骨科感染研究来自英国,同样也是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1054名骨科手术术后一周内的患者,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口服抗生素和静脉给予的方式,进行为期6周的抗感染治疗。
结果显示,双方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不大,在静脉给药组,这个数据为27.7%,口服组为26.2%。
因此,这篇文章的研究者认为骨科感染初期使用6周的抗生素,口服方式并不比静脉给药差。
NEJM在配套这两篇论文发表的社论中提到,这种改变给药方式的治疗探索,也许能改善现在全球抗生素耐药的头疼问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