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切身去体会移动医疗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那么无论这个产业再怎么火热,也都仅仅是自娱自乐;而且如果不能被消费者认可的话,整个产业的发展也难以长久。那么究竟该如何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移动医疗的好处呢?这无疑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内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上观点是中国通信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张新生在第三届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向39健康网编辑阐述的。
移动医疗产业大会自2011年起,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在此期间,中国的移动医疗产业也从最初的概念,发展成现在的火爆产业,并在国内多地区出现较为成熟、实用的案例。但一方面是产业的火爆,另一方面却是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陌生和感受淡薄。据39健康网线下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移动医疗的概念、作用、好处一无所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一语道破玄机:“以往我们(在医院)建设了很多信息化项目,都是为了医护人员服务,很少有服务于公众的。我简单称作自娱自乐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以后老百姓感受不到,这些信息没有提供给公众。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项目今后会建设的越来越少,必须要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张新生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表示,目前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更多的是偏向于行政、无纸化办公、医院内部信息交互等方面,仅仅方便了医院内部从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医患之间的沟通方面下的力气还不够。患者到医院完全感觉不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移动医疗项目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这种情况所带给产业的最直接的弊端就是患者可能会认为移动医疗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自己是毫无用处的,甚至会带来一些不便之处(如电子处方)。
此外,张新生认为移动医疗脱离消费者的原因还有医院之间“信息孤岛”方面的原因。当前医院之间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各干各的,彼此之间很少有互联的情况,消费者的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根本没有通过信息交互技术实现共享,当消费者就医期间游走于数个“信息孤岛”之间时,自然体会不到移动医疗带来的好处与便利。即使产业内有些公司提供了健康管理、诊疗辅助的服务,也会因为缺乏医院这一重要环节,而使得使用体验大打折扣。如果这种情况不予改变的话,目前业内很受投资行业看好的此类项目将很快走向没落。
最后,企业为了保证生存及盈利而过于顺应单体医院的自需求,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医院出于安全和经营考虑,要求企业为其量身定做仅能符合其标准的信息化、移动医疗类产品,甚至自行设定标准。虽然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一种企业运营及服务的亮点。但对于产品的衍生扩散、信息互联互通乃至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那究竟应该怎么样普及移动医疗,并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其好处呢?
张新生认为,这需要至少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方可达成,即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医院的积极主动、行业企业的认真进取。
在这三个方面中,医院的积极主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支持的,所以张新生将此问题的解决之道归纳为“政企联动”。
所谓的“政企移动”是指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首先要清晰认识到,由于智能终端的出现,加上传感器,加上信息采集,移动医疗通过对消费者各种身体状况的信息采集通过智能终端传到互联网的云端,再进行分析和处理,彻底改变将来医生对患者单一的格局。
同时,移动医疗在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知识水平金字塔状扩散、患者分诊、康复及护理信息的即时追踪处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愿意在辖区内付出代价进行推广、建设。从而带动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并从制度上和政策上进行规范和鼓励,让上游的医疗资源有动力去开展移动医疗服务。同时招引行业内有实力、有口碑的企业提供技术和商业服务,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至于企业,在保证自身生存及发展的前提下,在积极满足医院的服务要求外,亦应将目光放长远,尝试开发对产业长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产品及项目。并应在政策、技术允许的前提下,寻找符合移动医疗理念的社会项目进行开发,让消费者切实体会到移动医疗所能带来的好处。然后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接洽,从而在促进自身盈利的同时,促进当地移动医疗的发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爱健康,爱生命,让我们和39健康网一同盘点2010年最具争议的医疗话题和引人关注的医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