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抽10支烟,就可能导致一个基因突变。”但究竟是哪一个基因被改变,这个被改变的基因是不是就是导致肺癌发生的因素?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在易瑞沙8周年峰会上介绍说,正因为吸烟导致突变的基因无法确定,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吸烟十几年没事,有的人烟龄1年就肺癌发生。
所以说,控烟是目前已知降低肺癌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我国现有烟民3亿多,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
虽然是哪一个突变基因导致了肺癌发生目前无法得知,但对于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基因检测,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依据。
吴一龙教授介绍, 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或使肺癌的生长更快。如果能够针对这样的靶点来做治疗,相对来讲毒性就会小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治疗从原来单一的化疗,转变为更加个体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模式。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重要作用,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使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在被诊断初期就选用比化疗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基因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区分可以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
医生可以通过ARMS等方法将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甄别出来。随着EGFR基因等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明确,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从原先千篇一律以化疗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生物标记物为指导、结合组织学类型的治疗模式,肺癌的治疗将根据其肿瘤驱动基因的异常状况,个体化地选择靶向药物治疗。
“我国肺癌的治疗从最早的病理分析型到现在的基因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这种进步为我国肺癌晚期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而基因检测正是指导临床使用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吴一龙教授说。
根据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三级肿瘤医院评审细则》,吴一龙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已经有50多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具备了检测EGFR突变的能力,卫生部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也已经组织国内50多家医院参与全球EGFR检测质控网络,并组织建立国内自己的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基因检测并不是非常复杂。
有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各地癌症中的“超级杀手”,我国肺癌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同时,肺癌发病人群也高居榜首,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