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推动了甘肃中医发展
刘维忠或将引领西部医改决策新途径
10月13日,刘维忠发表《关于欠发达地区医改的中医之路》一文。文中写道:甘肃是一个穷省,全省人口占全国2%,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我们(甘肃卫生厅)在医改中确定了一个思路,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确定了这么一个思路,最少的费用只能是中医,西医都很贵,所以我们发展中医,一个是中医能解决问题,第二个是中医便宜。为此,我们一方面治理过度医疗,一方面发展中医。
这篇被媒体称作“西部版”医改方案的文章,集中体现了甘肃省卫生系统迫切想要改善当前整体状况不佳的卫生环境,从实际出发为人民谋健康福利的决心。
而刘维忠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西部的扶持力度,但因甘肃省经济不发达,甘肃省人均可获得的卫生资源有限,且大部分缺医少药的人群集中在农村,因此将昂贵的设备、检查、药物等引入农村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想用最简单的、最便宜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的需要。中药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舟曲泥石流后的黄花菜熬水治病,平均成本每人一毛钱,算上纸杯的两毛钱,才三毛钱,这是用任何西医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中医讲究简、便、验、廉,最后一个‘廉’字,成了甘肃推广中医的主要动力。”
因此甘肃省卫生厅自2008年起开始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不仅大力鼓励及提倡中医执业,而且对于传统中医师带徒也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在甘肃省医改政策的制定导向上刘维忠功不可没。
在刘维忠看来,微博换来的不仅有飙升的“人气”。在他的文章《开微博的实践与探索》中,他总结出微博对于医疗卫生系统的“十大平台效应”:全省卫生工作的指挥平台、更大的社会管理平台、突发事件的预警平台、进行社会动员的平台、群众的导医平台、向百姓问政的平台、卫生系统防范职务风险的平台、交流社会管理经验的平台、卫生人员学习的平台、群众自我教育的平台。
2011年1月,因为在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巨大贡献,刘维忠获得由中国中医药报社推选的“2010年度中医药新闻人物”称号。
2011年10月,39健康网主办的2011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启动,正是因为其借助微博大力推广中医,传播健康资讯的贡献,刘维忠入围“2011年度健康行业创新领袖”候选榜单。
刘维忠厅长语录
“我开微博主要是发展甘肃中医,其次是推动甘肃卫生工作。”
“卫生厅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发布在微博里,全系统的人员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比发文件快多了。”
“甘肃有79个县级医院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落实这么快,得益于微博的传播。”
“有时候,我把决策过程也写到微博上,有人说,你厅长不该写这个。我说,人家是纳税人,出钱养活着你,人家有权知道你干什么,为什么不写?起码让老百姓知道你在干啥呢,否则还以为你是混饭呢。”
“不回答网友的提问,(老百姓)说你官架子,回答了,有人说你不该说这些话,这很难掌握。我觉得应该鼓励官员和老百姓接近,开微博的人,你去攻击,这样老百姓离官员越来越远,老百姓不方便了。”
“怕也得干。我定了个目标,把甘肃县以上的西医院,变成中西医并重,干了一届,起码让老百姓知道这个人不是个庸庸碌碌的人,干一届把甘肃的中医扶持起来了。觉得你这个人还不是个坏人,就行了。”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病人,减少病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微博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传媒。通过健康教育,害病的人少了,花钱就少了。”
或许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利用新媒体新事物去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让政务平台、政策推广更为高效广泛,利用新媒体去普及健康知识、改善当前的医疗形态,刘维忠的出现并非坏事。
至截稿日为止,甘肃省卫生厅的官网的头条是“省卫生厅利用微博投票考证“甘肃古代近代十大名中医“,看来甘肃省卫生厅这回是真的打算“将微博进行到底了”。
“2011年度中国健康行业创新领袖奖”投票火热进行中,请为刘维忠投上一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小楠)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