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团三:高额销售费用,疑存有隐性交易
据招股说明书,2010年,益盛药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16亿元,销售费用为2.35亿元,占比46%,其中,市场开发及服务费用为2.02亿元,占39.1%。董秘李铁军称,企业有一只庞大的销售团队,人数在千人以上,由于销售人员常年在外,吃饭、住宿、差旅等以每人每年20万元计算,计算出的数值接近2亿元。
一个企业,有将近一半的业务收入是用于销售的支出上,实属不寻常。根据调查显示,一般企业销售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3成,而益盛药业则是一般企业的2倍。虽然药企销售支出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以益盛药业的惊人数字,有行业人士就指出,企业可能涉嫌其他隐形交易,极有可能存在贿赂等行为。
即使在招股书上,益盛药业为高销售费用做了详细的解释,称产品处于市场培育期,需要营销方面的大量投资,益盛药业副总兼财务总监:肖波华更是在路演的时候,承诺“公司的财务账目是公开的,对投资者负责”。即便如此,并未能说服广大群众,相反的,让人怀疑企业是将资金用于产品回扣上。
疑团四:低价格高毛利,水平异常
在高额销售费用被质疑的同时,益盛药业还有另外一组数据也聚焦了不少行业人的眼光。那就是长期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的益盛药业,在产生高额的销售费用基础上,还能有75%左右的超高毛利率。
据益盛药业2011年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6.31%、74.80%和75.81%。在益盛药业提供的国内部分同行业上市公司中,益盛药业综合毛利率排名第二。
其中,生脉注射液、振源胶囊和清开灵注射液这三个主打产品在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中,占据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82.85%、84.17%和86.54%,所贡献的销售毛利则占营业利润的83.00%、86.28%和87.77%。清开灵注射液连续几年的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0%。
据悉,清开灵注射液市场有几大生厂家,分别是中国神威药业、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益盛药业和山西太行药业,神威药业占据该市场最多大份额,居第一位。神威药业的销售价格为每盒近10元,白云山明兴制药的销售价格也超过9元,而益盛药业的2010年平均销售价格为7.63元。
有行业人士就表示,市场份额不足、价格较低,相对利润较少,可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2009年神威药业的清开灵注射液销售同比增长仅为4.43%,而益盛药业却称其增长率超过100%,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疑团五,高利润产品不延续
在益盛药业招股书中,其显示公司主营业务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全部来自于药品销售收入。2008年-2010年三种主导产品振源胶囊、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的销售收入分别为主营业务收入的82.85%、84.17%、86.54%;三种主导产品的销售毛利占公司全部销售毛利的比例为83.00%、86.28%、87.77%。
姑且不质疑企业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可是,在这样高的毛利率下,公司对于这些主营产品的未来规划甚是奇怪。
根据董秘李铁军的说法,近年来振源胶囊、生脉注射液产能不足,增速放缓,其受清开灵注射液产能增大所致。募资项目主要用于扩产,扩产数量最大的是振源胶囊和生脉注射液,其次是新品心悦胶囊、桂附地黄胶囊和清开灵注射液。
然而,振源胶囊、生脉注射液与桂附地黄胶囊专利将分别于未来1到2年内到期,可是除桂附地黄胶囊外,益盛药业均不可再次申请延长中药保护。益盛药业表示,未来日子中将加大对新品心悦胶囊的市场开发力度,并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
面对益盛药业这样的举措,加大了两款主打产品振源胶囊、生脉注射液的产能,可是又不申请专利延续,对于清开灵注射液成长迅速却没有太大的支持举措,其将募集到的资金主要放在增速放缓或者销量下降的产品上,这样的做法同样让人跌破眼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孟基)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