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圆桌会议:《联盟之“殇”》平静后的思考

2010-03-26 14:54: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前不久,一篇《联盟之“殇”》在连锁药店行业里引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波澜,现在已经渐渐地褪去了。从第一篇文章《联盟之“殇”》的发表开始,时至今日已经有一个多月之久,期间有医药经济报的方凌发表《联盟在鞭策中前行》一文,以及随后的浙江药通联盟副理事长季军的《拿什么配的上你——关于联盟之“殇”的读感》在39健康网代航汇刊上发表。

  谢高峰:《联盟之“殇”》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战术上来对联盟这种业态做出了评点,而不是对联盟的战略进行的评点。并且没有能够站在行业的角度上,对于联盟所整合的资源进行评论。他只是对联盟现在在战术层面上的缺点进行了批评,比如对联盟在运作方面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放大。

  《联盟之“殇”》的作者我个人认为并没有认清联盟的本质,联盟的本质是一种产业链中资源整合的手段。那么在整合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水品的高低和经验的多少,还有大家的响应与认可,以及联盟本身所能够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些才是联盟的核心的部分。《联盟之“殇”》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将大家引向关注战术层面了,而没有关注到联盟的本质。我个人认为联盟现在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必须要做,要怎么去做好的问题。现在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摆在那里,这种需求太强烈了,所以为什么联盟如雨后春笋就是因为有这样强烈的需求才产生的。至于如何经营好,这需要多方去探索和实践,各方面来出谋划策,毕竟联盟还是一个新事物,必须有这样的过程。

  并且在战术层面上的批评中有很多我觉得也不是事实。就拿我们PTO的实际情况来看,我非常负责任的说,《联盟之“殇”》可能只是抓住了一两单出现比较重大差错的情况,并且以点盖面,以这种个别情况将PTO平均6天到货的事实全部否决了。我觉得这是带着情绪,刻意的歪曲太大了。大家也可以想象,如果都是45天到货那就不会有人在向PTO要货了。作者用这种极端的例子来攻击某个联盟物流速度慢,那等于是将中国的物流业一并拖下水了,换句话说,如果都是那样那就已经不是PTO的问题了。另外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人事动荡,那现在哪个企业没有人事动荡呢,那据我了解浙江的某个联盟一年270人只剩下70几个人,那么这些动荡呢是他自己自身的竞争淘汰的需要,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不存在出现人事动荡就是多么不好的事情。

  我并不刻意想追究他文章中对于战术失误的集中和放大,哪怕他说的如此过激或证明样,自然有事实会证明这些情况。但是挑一些极端的事实来引导大家可能会使大家的思考陷入一个漩涡,对于战术上的问题纠缠太多,没有对联盟战略的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如果不是站在战略的角度去看联盟,那是无法理解联盟目前对于市场的意义的。不能在战略的层面去看联盟的话可能联盟真的像他理解的会是昙花一现,联盟之殇的情形可能会出现。但是真正有价值的联盟经过这种大浪淘沙,他会更认清楚联盟的战略价值。

  问题二:从您的角度上看,争论的双方和多方他们急于表达或争辩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胡品福:争辩的核心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吧,一个就是联盟应不应该存在,有的人觉得联盟不是一个产物应该消亡掉,那有另一方就觉得联盟有它积极正面的意义。第二个方面就是谁配当这个盟主,有人点到,比如说药通、PTO、还有包括特格尔,就点出这个联盟的工作人员和盟主不具备零售药店的管理经验,谁有资格做这个联盟,包括谁来当这个盟主。我想主要就是两个真正的焦点吧

  季军:我觉得这个争论最大的地方,在于作者文章的处罚角度比较有问题。《联盟之“殇”》的作者攻击人,然后攻击整个业态,这不把行业的同志们都当成傻子啦?现在包括中国的几大连锁在内,他们很多的品类我们都有补充,包括老百姓跟我们药通也都是有合作的。那么这个是一个互相补充,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中小企业没有一个机构,不能够抱团取暖,那么很多企业都只能面临倒闭的现象。我觉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这个联盟的发展以后怎么样,哪怕在发展的过程中夭折了或者淡化了,我觉得都无可非议。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你不能说因为这个联盟十年后不存在了,就说这个联盟不应该有。我觉得这就是写文章的角度有问题,还得再商榷。这也是争论的比较核心的地方吧。

  曹迁:我认同您提到的一点,这篇文章语言有些尖酸刻薄了一点,肯定让人有些不好受。有人出来写文章也好,或是一种反击也好,这是可以理解的。像刚才所说的,联盟怎么来做?我认为做联盟不光是一种理念或形式上的显摆,做联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当然,做盟主是需要比别人要多付出很多的。在商言商,逐利是各方不可回避的,新的政策条件下我们怎么更好的获利,多做这方面的思考或许更重要。

  谢高峰:争论的焦点我个人感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这篇文章本身来讲,角度和语言是比较有问题的,这自然会引发一些争论。再有就是局限在从战术方面来讲,联盟如何来做、如何做好的问题,而这方面我前面也提到了,应该要上升到战略的层面来看待联盟的这样一个问题。第三方面我觉得是在于对于联盟的发展这么看待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刘丰盛:我觉得还是在于文章本身对于行业内的情况不了解,对于药店的业态和联盟的发展不清楚,文章对于具体的人和企业的攻击引起了这么多的评论,我也的确是没有想到。

  问题三:当这种争论通过网络传播时,您是如何看待的?您希望今后这样的争论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

  胡品福:我觉得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话,这种可以多一点。但是我不希望是这种攻击和谩骂的声音。应该更多的是对于我们的现象提出我们的思路看法的,像是我觉得联盟应该这样做比较好一点,或者那样做比较好一点。而不是去攻击对方的贪污腐败或者个人的生活问题,或者本身的能力问题。因为他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一定有她成功的道理。

  而讨论的方向应该更加为行业着想,怎样把我们的联盟做的最好。因为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因为中国很多单体药店,因为现在很多药店通过价格战,发现自己的竞争力非常的弱,她就想通过这个联盟找到一个组织,带领他们走出当地走出困境,因为作为企业家大家都想做大做强。在我们中国医药零售业比较混乱的时候,我感觉他们是想得到一个快速成长的一个通道的,这个时候联盟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通道。既然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作为关注行业的人就应该想办法从各个方面去帮助和促进我们的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季军:你对业态有希望,希望这个行业发展的好,这是好的。但这篇文章用词方面有点苛刻,大家激动是难免的。

  我觉得争论,人们思考时,在思路的方向性上出现了两条路,三条路时,这种争论客观必然会出现的。不管是建设性的,还是像《联盟之“殇”》这种用词和角度的,虽然它会对行业造成一些喧嚣,但是从长远来看,也还是有建设性的。

  因为我觉得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把问题摊在桌面上,我觉得这个摊不是坏事。有一个这样摊出来的过程会使解决速度会加快,对应的方法会多一些。但是这篇文章的角度和这个方法我觉得还是不可取的。但是也由于有了人身攻击,所以在网上才会这样热烈。

  其实我们作为联盟的人,关注的人,或者学者也好,行业人也好,对于这些现象,我们都看到,都在想办法去对应它,去解决它。这种把事情摊开来讨论的方法,我是觉得对行业发展是有建设性的。

  刘丰盛:联盟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还是应该多一些鼓励和支持的。当然作为行业内的人士,多一些出谋划策也是好的。行业内的各方人士就行业内出现的问题讨论,促使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是对的。

  可是虽然网络时代说话方便容易了,但是言论还是要负责人,实际情况要落实清楚,不清楚的可以找具体的人落实。这也是对行业负责的行为。

  曹迁:我认为这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有一些理性的思考或者不同的观念,有这个商榷也好,讨论也好,我觉得这个对于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不也一直在争论吗?改革本身是一种新的事物,联盟也是变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我想多一些不同的意见对业界的发展会更好一些。

  谢高峰:我觉得现在网络时代,表达各自的思想越来越容易了,那有人表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样的时代下,对于行业的意见也好,讨论也好,对于我们的业态发展都是有所帮助的。然而像《联盟之“殇”》这篇文章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况大家也都是清楚的,所以我觉得也没什么。反而如果有更多文章能够引起行业内人士对于行业发展积极正面的讨论那是最好不过了。

  编后语:

  事情总是先有因后有果,《联盟之“殇”》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纵然有很多为人诟病之处,但是正如上述嘉宾所提到的,这篇文章直指了目前药店联盟中所产生的问题。然而作为关注关心药店行业的人,我们是否应该暂时抛开恩怨情仇,放下心中的激动情绪,从解决行业问题的角度出发,冷静的来思考其中所指出的问题。《联盟之“殇”》一文的确有其自身的问题,也因此招来板砖无数。但是《联盟之“殇”》也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不论从点击量还是评论数上,都是近年来药店行业中少有的情况。然而争议已经引发,并且开始渐渐褪去,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将之前舆论的论点换个方向,将争论的核心换个主题?关注行业的人有着同样的一个目标,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执着于那已经被无数搬砖拍击的一点?

  笔者也希望更多关注行业的人在平静一段时间之后能重新发起另一轮讨论,而议题和论点则是如何解决联盟存在的问题,如何使抱团取暖更为有效,如何是药店的生存环境更为舒适安详。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唐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邓小援主任医师龙岩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