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挂号难问题,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稿》,要求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从2009年10月开始,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并且不得与中介结构合作。预约挂号将全部采取实名制,报上有效证件号,一个身份证只能挂一个号。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因此提高收费标准或增加收费项目。这是件好事,是真正为老百姓牟利的好事,许多老百姓都拍手称好。
在卫生部出台《意见稿》后,受到医院、媒体、患者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此《意见稿》也是新医改过后,卫生部第一次公布具体的实施错略,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这招只能暂时挂号难问题,是否允许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约挂号也引起业界热议,朝阳医院门诊部主任闫勇表示预约挂号还需第三方机构的参与。
第三方机构≠中介机构,建议医保部门搭建医患双方的桥梁。
看病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等待就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这传统的“三长一短”,许多患者都有亲身体会。卫生部征集预约挂号意见,大多数老百姓拍手支持。但是,有专家估测,全国数千家三级医院,多数门诊量比较大,要自行实施预约挂号,并达到20%的预约比率,需要投入系统建设资金几十亿元,以后每年还需要投入上百亿元的运行维护和服务运营费用。多位院长坦言,高效预约挂号平台,离不开第三方服务机构。要建立一个高效的预约挂号平台,离开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政府代价更高。
闫主任表示第三方机构,并不一定要是中介机构,医患双方以外的机构都可叫第三方机构。闫主任建言卫生部利用医保部门来为医患双方搭建桥梁。但是,如果第三方机构利用老百姓求医心切从而赚取高额暴力,是应该完全杜绝的,仍需严惩不贷。
据报道,福州市几乎所有的市级以上医院开展的预约挂号服务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并且福州市有大小五六家从事预约挂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日均挂号量在10000人次以上。第三方预约就诊,已为民众广泛接受,其中不乏实力和口碑都不错的企业,甚至在全国健康管理领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一家三甲医院门诊主任说,正是基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建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医院才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合作,推行预约挂号。中介机构的网上、电话预约挂号,有着更为成熟的网络平台技术、高素质的客服中心。要让医院“单干”,着实很为难。
北京大学周子君表示,面对免费预约服务,大多数医院提出:按照医院的门诊量来核算,建立免费预约网络成本较大,有的医院第一次投入甚至就要三四百万,以后每年的维护费还要100万以上。相关专家也指出,这些都不能向老百姓收钱。那么,医院怎么可能愿意自己亏呢?医院搞免费“预约服务”的动力又在哪里?
卫生部这次抓预约挂号也是规范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利措施,业内专家建议政府统一建一个平台。从技术角度讲,政府统一建立一个平台把当地的三级医院,以后二级医院全部纳入进来,这是一个比较节省资源,比较有效的方式。
预约挂号只是便民 并不解决看病难问题
老百姓的就医习惯,也是导致看病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患者由于就医知识的匮乏,不信任小医院,不经过社区医院的分诊,导致大医院专家看感冒的事情频频出现,极大浪费医疗资源,而正真需要专家诊疗的人却徘徊在医院挂号处。
此次预约挂号,对解决看病难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闫主任表示:“预约挂号只是方便市民挂号、缓解挂号难而暂时行的措施。看病难问题真正症结处在医疗专家资源的稀少,医疗资源部平衡。加上老百姓在选择就医的时的盲目性,对专家要求太多,导致专家超时工作。专家号本来就不好排,时间有限,人却很多,加上患者本身的疾病不需要专家来治疗,所以把时间消耗在大量等候专家上。
新一轮预约挂号,新一轮维权之争?
其实,预约挂号,在卫生部颁发《意见稿》之前,在不少医院已经开展了预约挂号,比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朝阳医院,也包括北京以外的不少医院。虽然有不少医院都开展了此项诊疗服务,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老百姓有如此强烈的要求,医院也有相关服务,可为何预约号没有成为挂号“主渠道”呢?
2004年北京市各级医院门诊急诊量为5035万人次,但预约挂号量仅为32.5万人次。其实,早在1999年9月,北京市卫生局就推出了预约挂号“一卡通”,全市有50多家医院加盟。患者只要花48元买一张卡,就可以预约16次,每次的服务费为3元。“一卡通”既可以电话预约,也可以网上预约,但利用率却并不高。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通过互联网、电话以及手机短信进行预约挂号已逐步开始普及起来。但是,总的来说,预约挂号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医院预约挂号服务的比例不到1%,这跟北京市卫生局30%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号源不足是制约预约挂号的主要因素。有的医院只提供少量的预约专家号,一个专家甚至只有一个号,许多患者并不能预约到自己满意的专家,只好再去医院排队。
制约预约挂号的另一个因素是医院各自为政、多卡并存。虽然50多家医院成了“一卡通”会员,但不少医院同时有自己的预约服务“就诊卡”。有的医院两卡都可用,但待遇不同。如患者买一张某医院的“就诊卡”需要15元,可预约5次,每次3元。在预约系统内,可预约7天内的专家,每天有8—15个专家号。而用“一卡通”,每天只有1—2个专家号。显然,该医院对自家的预约系统更“优惠”。还有的医院不参加“一卡通”系统,但搞自己独立的预约系统。对于患者来说,除了买“一卡通”外,还要买很多医院的“就诊卡”,才有可能挂上理想的专家号。这样,既造成了不便,又增加了负担。对于患者,都是希望一张卡能预约所有的医院。
故事一:
凌晨3点多,62岁的杨女士顶着寒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她患有严重糖尿病,丈夫常年瘫痪。为了挂一个专家号,她不得不夜里来排队。此时,医院里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有的已熬了整整一夜。6点30分,医院开始挂号。幸运的是,她等到8点左右终于挂上了号。见到专家时,已是9点30分。5分钟后,专家给出了诊断意见。杨女士感慨地说:“看病5分钟,等候6小时。如果预约挂号可以挂到号,该少受多少罪啊!”
故事二:
王女士:“儿子感冒了,刚巧老公出差不在家,只好一个人带着儿子到儿童医院看病。一到医院就看见儿科那里密麻麻的人群,还有时不时小孩的哭声、吵闹声。可能是那段时间天气不好的缘故吧,所以感冒的孩子很多。一看那阵势我心里就直打鼓,没办法,孩子的病不能拖,只能耐着性子去等了。
“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孩子。无论如何,都要为孩子挂个专家号。”王女士说,“可当我到了专家办公室的门口一看,吃了一惊,门口外面黑压压的排了几十个人呢,一看别的专家办公室门口也都排了长长的队。没办法,只有抱着儿子排队慢慢等了。儿子虽然不重,但是久了,两手直发酸,但又不能离开队列。苦苦等待了近一个半小时后,终于轮到我们了。当走进专家办公室坐下的时候,心里竟有了种要哭的冲动。“看一次病真的不容易呀。要是有预约挂号可以挂到号的话,就方便多了。”
这两位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很多人提出:飞机票、火车票、宾馆、饭店都可以预约,挂号为什么不能预约?
患者有这么强烈的需求、政府也给了政策的情况下,为何预约挂号没有被患者大量采用,神圣的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们,也许也卷入了那场为争夺权力的战争中,成为无辜的棋子,被遭到老百姓职的质疑和谴责。第三方机构也将成为这场战争的一方,对于新一轮的预约挂号政策的实施,不知是否也会是新一轮的维权之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唐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