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急救医生:宁可下岗 不做高级搬运工

2009-07-08 11:56: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除了做随车急救医生之外,你们还有其他岗位吗?”“如果年龄大了做不动,或是取得了主任医师的正高职称资格,有转岗机会吗?”某急救中心负责人说每次面对来中心应聘急救医生的人员提问我都底气不足。“机会很少,几乎没有。”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际通行的两大急救体系是美日模式和法国模式,美日模式更强调第一时间将伤员运往医院,以急救员为主,入院前不做急救处理;法国模式更注重院前急救,在急救车上设立医生,现场抢救稳定患者病情,为下一步入院抢救赢得时间。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3季度公布的第四批新职业,医疗救护员也位列其中。

  公布中称,现场救护是中国现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关键所在。将医疗救护员确立为职业,并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疗救护人员的职业能力,对于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005年12月27日,国家卫生部发布公告,同意将医疗救护员等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卫生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将开展这个职业的鉴定工作,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但无论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是卫生部,这两个新政策的出台,都似乎难以解决目前的急救医生匮乏的困境。

  救护车舍近求远实无奈

  急救工作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领域之一,有急救人员不禁反问,“难道120就只有被骂的份么”?对于这一问题张书记说,“有哪一个服务部门不在挨骂呢?其实我们也有很多无奈。”

  很多人说现在急救中心问题太多。“出车慢经常耽误病人的宝贵时间,要知道时间就是病人的生命”,“现在野鸡救护车横行,很多救护车舍近求远,把病人拉到自己的医院去”,“急救医生态度太差,打120还要交钱。”等等对中国急救工作的批评一直都是不绝于耳。

  “说起到达现场,我们都是无可奈何。我前面已经提到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急救资源缺乏,现在急救站点分布不合理,急救站点之间距离远,车辆配备不足,确实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资源的浪费,如非急救用车、跑空、虚报的情况,加重了群众救护车用车困难”。有些是因为病人家属等不及救护车赶到就自行“打的”去了医院,有的是热心市民不清楚情况就拨打电话求助,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好奇和好玩虚报情况。绝大多数司机都会对前两种情形表示理解,但对于虚报的行为则普遍感到很气愤,“白跑一趟是小事,延误了对其他病人的救治就不是闹着玩的了”。救护车在载病人赶往医院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红灯尴尬”,“等还是不等?”就成为摆在司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不少师傅在病人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会遵守交通信号灯,毕竟这样不会干扰正常的交通秩序,但不少不明就里的病人家属此时则会责怪司机。每当这时,师傅们也只能耐心地解释,把委屈往肚里咽。

  看到还有网友讽刺说救护车在路上没有带钱,过不了收费站的问题。我也很痛心。现在在中国除了军车是不用收费的其他所有车都要收费。现在无锡的救护车司机出车前都会在车上常备现金。而且不只是收费站不开绿灯,许多社会车辆也不会主动给救护车让路,民众缺乏对生命的敬重意识。

  我国院前急救资源缺乏,工作流程上,法律上,管理上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进。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我们的群众是否可以在危急时刻给急救人员更多的方便与支持呢?

  说起黑救护车的情况。张书记指出,黑救护车的现象的确存在。有些黑救护车还与交管部门有联系,有些是交警通知去的,有些是跟随交警到现场的。这些黑救护车多是民营医疗机构配备的,有些甚至是私人买车挂靠在医院,他们主要是抢交通事故的伤员,抢到伤员后与医院分成。也有些黑救护车专门接送病人出院。这些黑救护车只有1名司机、1名担架员,没有医生,更没有医疗抢救设备,在转运过程中往往由于治疗不及时而丧失抢救机会,由于搬动不专业而造成继发伤害。

  关于救护车舍近求远的问题,可能与急救中心的类型有关。我国的急救中心有3种类型。一是独立型,救护车辆、急救人员全部归属急救中心,并负责调度、管理,不与任何医院挂钩,运行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综合型,部分救护车辆、急救人员归属急救中心,部分救护车辆、人员由各家医院提供,车辆、人员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三是调度型,救护车辆、急救人员归属各家医院,急救中心没有救护车与急救人员,只负责救护车辆的调度。由于救护车与急救人员归属医院,“哪家医院出车,病人就往那家医院拉”,这就可能出现有些网友所说的“救护车舍近求远”的情况。

  编者: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急救中心靠什么留人?

  就在前几日有媒体报道说北京的急救医生缺口八成,环境差待遇低致人员流失严重,大部分人中途退出。为什么急救中心留不住人呢?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涉及急救中心如何处理公益性与营利性矛盾,急救中心对优秀医生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急救中心除了急救收费并没有其他创收项目,很难给医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何况,急救医生24小时待命,工作辛苦繁琐,劳动强度大。而且急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对医生的知识面、应急能力的要求很高,这就形成了医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矛盾。

  俗话说,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那么急救中心又能靠什么去留人呢?急救中心不仅待遇上留不住人,而且工作方式对于医生的事业、科研、个人成长都不利。他们每天承受着比其他医生更大的压力。做着比普通医生更辛苦的工作。但是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未来。急救中心缺乏经济激励机制,医生缺少事业成就感,急救中心就成了一座孤岛。医生流失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急救医生之痛,不仅仅是个人、部门之痛,而是社会之痛。笔者认为,在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急救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或者可以考虑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政策,保证急救中心公益性质的社会定位。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打破人才藩篱,实行急救医生与普通医院交流合作的制度。制度能保证急救医生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权利,制度能让急救中心为广大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唐静)

更多精彩尽在产经频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幸宇坚主任中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