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寒感冒
其中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主要症状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不通、流清涕、说话声音重、咳嗽痰稀、咽痒、舌苔白、脉浮紧等症。在治疗时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2.风热感冒
而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有汗不多、头胀痛、四肢酸懒、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3.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仅见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湿热,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过食冷饮瓜果而引起。主要是恶寒发热、头痛头胀、胸隔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芳香化浊、和中解表,可服藿香正气胶囊、银翘解毒丸、十滴水、六一散、云香精、四正丸、六合定中丸、天中茶、甘露茶、甘和茶等。
4.流行性感冒
至于流行性感冒,则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烧、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倦无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等症。治宜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可服抗病毒口服液、复方银黄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
为何药店最爱推荐中成药?药店挣得多
中成药适应症广泛、副作用小的特性固然是药店店员热衷推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来自北京市知名连锁药店王店长和河北省某市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许先生则认为,中成药类感冒药的生产成本较低,高额的利润也是造成药店店员愿意推荐此类药物的另一个动力源。
据许先生介绍,中成药在研发方面有着开发成本低,同质化严重、生产门槛低,而且在长久的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同一类病症可能存在大量相似度很高的不同方剂。在当前中成药审批制度下,将配方中的任何一味中药改变,就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申请合法的药品批号进行生产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降低了中成药开发的成本。
王店长在看过39健康网编辑调查数据后表示,除个别药品外,药店店员热推榜单上中成药的零售价普遍是其批发价的6倍以上。
表二:调查结果中价格由高到低排列前十位的药品全是中成药
按照当前业内通行的药店运营考核方式,任何一家药店每月都有销售任务和盈利任务,而该任务和该门店店长及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奖金直接挂钩。在这样的背景下,药店工作人员推荐疗效范畴宽泛、价格和利润较高的中成药也就可以理解了。
为何中成药感冒药那么多?中药企业多
除了以上原因外,庞大的国内中成药生产矩阵也是造成中成药热推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中成药热推现象正是生产企业庞大矩阵在流通环节的一个显著体现——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曾在2011年底就预测:“预计到2015年,中药产业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自然引发了众多企业争相分食,而感冒类中成药的品类丰富表象只是企业拼抢市场蛋糕的一部分体现。
据国内某知名药企市场部李先生介绍,感冒类中成药作为中成药中的一大常见品类,大多数产品技术门槛不算太高、研发成本较低,而感冒药市场份额又相对较大,自然普遍受到制药企业的青睐。这也造成了感冒类中成药品类比较丰富,可选性较强。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中成药品类丰富,可选型较强,也导致了中成药同质化非常严重。39健康网编辑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库中查询框中输入“感冒软胶囊”进行搜索,结果显示仅此种药就有21个不同企业在生产销售;而输入“六味地黄丸”,则显示有多达699款!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同一企业的不同规格,但也足以说明中成药同质化之严重、市场竞争之惨烈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国家药监局宣布将多种含伪麻黄碱(又称麻黄碱)的感冒药纳入处方药管理,这被称为“限麻令”,限麻政策为中成药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