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BCT技术
医学中,检查是治疗的基础,口腔疾病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技术,CBCT技术是有望替代传统二维牙片、曲断检查的当今最热门的技术。它可以使我们在三维空间观察分析口腔组织内在的信息(根管、牙根、颌骨、种植体、关节、肿瘤、粒子等等),极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和手术设计水平。
CBCT目前仍以进口设备为主,但国产的相关设备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美亚光电、郎视等)。从近两年的视场推广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相信,国产品牌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其优势在于配套软件的开发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和定制化。
二、数字化印模技术
数字化印模技术与CBCT技术一样,是各种口腔疾病临床诊疗的基础。看过牙,尤其是口腔修复、正畸、种植、正颌外科的朋友对取印模(也叫咬牙印)一定印象深刻,过程不能说是愉快的,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步骤。但印模又尤为重要,它是口腔数字化的基础之基础:诊断分析、治疗设计、治疗实施、术后评估。
目前该数字印模技术主要有二大类:模型的数字化技术与口内直接扫描技术。前者目前较为成熟,经多年的临床使用验证,满足临床精度需求,已经开始大范围使用。后一种技术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目标,替代取印模这个环节,直接在口内获取牙齿、牙龈的彩色三维信息。口内光学印模技术目前非常热,国际上已经发布的十余套系统各具特色,各大公司几乎都在以各种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口内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还有待开展。
三、软件技术——治疗方案与口腔假体的数字化设计技术
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参照了工业上的CAD技术思路,将传统基于二维照片或模型实物的以经验为主的治疗方案(手术、假体)设计,提升为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量化设计,这是最能体现口腔医学知识的一个环节,核心问题是采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口腔医学诊疗,是一个最有发展前景也最有挑战的方面。
现有技术包括:口腔修复体(假牙)的CAD、口腔种植的手术设计、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案设计、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设计等。软件的角色是辅助医生,提供功能实现的技术手段,三维可视化、量化是其主要特点,这个设计的主体还是医生,永远也离不开医生和技师的知识、经验。
四、数字化制造及导航/机器人技术
再好的假体设计、手术设计也需要通过准确的手段进行实施,才能起到最佳的疗效,数字化制造及导航/机器人技术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国外雄厚的工业化基础,使其在制造实施方面的技术较为成熟,高精度的五轴加工机床、光学导航系统、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等在医疗中的应用案例屡见不鲜。口腔医学在这方面主要是工业技术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应用,但针对口腔医学的特殊需求,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为:
椅旁义齿加工设备的小型化、智能化、无线传输和环境友好性
加工设备对加工材料与加工工艺支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导航及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自主研发
五、基于网络的一体化云服务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口腔医疗信息、流程管理的网络化也正在逐渐形成。医生、技师、患者之间基于网络的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换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想像一下医疗云服务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基于网络的诊所/医院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软件中枢平台,将口腔诊疗的所有数字化设备进行联网管理,实现远程监控。医生工作站可以实时获得患者在放射科拍摄的影像数据开展诊疗,而技师则可以实时获得医生刚刚采集的患者口内扫描数据进行义齿CAD设计,并通过网络与医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最后远程控制诊室中的桌面型加工设备直至修复体的制作完成。如此的便捷流程,大大提高诊疗效率、缩短诊疗周期。
最后,展望一下最新的几项技术——数控激光切削、超高速3D打印、三维生物打印等,这些技术可能会带来口腔临床技术的革命,以及观念上的更新,有些可能对现有诊疗模式产生“颠覆性”的作用——“Paradigm Shift”。
“全数字化、全信息化”的口腔医疗模式,可为医师、护士、技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