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内,有个认可度相当高的论断:在对医疗系统有不满情绪的患者中,只有4%的人存在抱怨,有25%的人相当不满;抱怨的患者比不抱怨的患者更有可能再次光顾;如果问题得到解决,抱怨的患者中将有60%会继续光顾,如果尽快解决,比例上升到95%;不满意的患者会把他的经历告诉10~20人;抱怨得到解决的患者会向5人讲述他的经历。
“我们设置"院长信箱"已经有两年了。”赖永洪介绍,他们处理“院长信箱”里的信件有一套严谨的流程。首先,收信日期固定且频繁,这是及时了解患者建议或意见的前提。茹志娜说,每个周二和周五,是“院长信箱”收信的日子,每到这两天,她就会依次打开门诊大厅和住院部几个走廊上的“院长信箱”。其次,工作人员将信件内容列出摘要,打印出来后呈报分管该业务的副院长。“为什么要将信件内容整理出摘要呢?”茹志娜解释,因为每个患者的书写水平不一样,而且有些信件字迹辨认比较困难,所以,工作人员整理出摘要,打印出来就显得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然后分管副院长就会重点处理,将信件转给具体科室负责人,责令科室负责人调查基本事实。再接着,科室负责人将调查结果反馈给院办工作人员,继而转呈分管副院长。
事实上,关于“院长信箱”,很多业内人士并不陌生,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院长信箱”不仅仅挂在医院某个走廊的墙壁上,而且还是医院网站首页不可或缺的小栏目,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因为这毕竟能增强医院职工和社会群众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
记者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医院,于2007年6月20日开通了院长电子信箱。近日,院长电子信箱收到了曾来该医院泌尿
外科就诊的一位王姓老年患者发来的邮件,他在信中提到,病房卫生间的蹲便器对老年病人来说在使用上有些不便,建议添置供老年人如厕用的坐凳。该院储院长看了邮件后,一方面立刻要求相关科室迅速处理此事,将采购坐凳列入计划,采购部分折叠式坐凳,由病房各科室领用,另一方面回复邮件,将处理结果告知王老。王老对医院如此重视患者意见感到非常满意,他说医院领导通过院长信箱认真倾听患者心声,并虚心采纳提议,充分体现了医院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有了沟通的渠道只是表象,关键是信息的接受、反馈与落实。”湖北武汉市一家医院医务科主任告诉记者,有些医院设置“院长信箱”只是形式,“在几个不显眼的走廊上高高地闲挂着"院长信箱",做工粗糙,身材矮小的人根本就够不到,人家怎么给你写信?”在这位医务科主任眼中,很多医院根本没有将“院长信箱”重视起来,有的甚至将“院长信箱”高高挂起之后就根本没有打开收过信,而锈迹斑斑的铁锁就是最好的说明。
四种问卷勤调查,名在奖惩意在沟通 事实上,在医院日常工作中,“院长信箱”只是医患沟通的一个渠道而已,有的患者性子急,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就直接找到医务科或院长办公室,带着满腔怒火大声吵闹,要求医院领导“主持公道”、“给一个说法”。
谈到如何当面接待患者的投诉,广东省妇幼
保健院纪委书记莫乔锋综合自己的工作
经验,认为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四落实”,一是落实投诉接待工作,二是落实核实调查,三是整理改善,四是落实奖惩措施。
“这"四个落实"并非单独进行,我们医院由党办牵头组织"患者满意度调查小组",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出院患者以及医技科室患者等四个患者群进行问卷调查,每个月至少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在莫乔锋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展示了针对不同患者群所设计的问卷。
在针对住院患者的调查中,问卷提到:接诊医生有无及时对您的病情进行诊断或治疗?您的主管医生一天来看您几次?您按呼叫机后,护士能在多长时间内赶到您的床头?医务人员有没有接受过您的红包和宴请?医务人员有没有向您推销
药品?有没有介绍您到医院外
药店买药?
针对门诊的服务对象,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导诊人员介绍是否详细?门诊医生有无迟到早退?挂号处与收费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如何等。
针对医技科室的患者,问卷内容有:
检查过程中有无插队现象?检查结果有无丢失现象?检查结果是否能按时收到?这些问题的涉及,基本上涵盖了医技科室的工作特点。
对于已经出院的患者,医院也组织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电话或信件调查。
了解到这些,记者不禁问莫乔锋:“患者已经出院,他们愿意配合工作人员的调查吗?即使出院的患者在家收到信件调查,会主动给医院回信吗?”莫乔锋说,因为上述三种患者群体都在医疗就诊的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接受院方调查,也不敢实话实说,而出院后的患者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此针对出院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
“我院问卷调查工作从2005年开始,开始时3个月调查1次,到了2006年8月份,改为1个月调查1次。”莫乔锋介绍,问卷调查结果是与医院每个科室每个员工的薪酬结合在一起的;从2007年开始,医院推行医疗服务满意科室和医疗服务满意个人,每季度评比1次,产生2个医疗服务满意科室和6个医疗服务满意个人,但是无论是科室还是个人,只要在该季度内遭到有效投诉,不管其他方面的工作成绩多么出色,都将取消参评资格,而且,一旦遭遇到患者的有效投诉,也将影响科室或个人参评年度先进。
“2007年内,医院已经评了3个季度,其中有6个科室和18个医务人员获得这项荣誉。”莫乔锋说,获得季度服务满意科室的奖金是3000元,获得季度服务满意医务人员的奖金是300元,虽然奖金不多,但是大小是个荣誉,每个季度的评选结果都会公布在医院的内部网站上,其中,第二季度评选结果的点击次数为307人次,而第三季度的评选结果的点评次数为750多人次,这说明,这种奖惩措施已逐渐引起医院员工的重视。
记者手记
从“服务补救”解读医疗服务
刘景峰
如果从营销学角度看待患者投诉与加强医患沟通的话,就不得不强调服务补救的重要性。所谓服务补救,首先这是一个管理过程,在发现服务失误与分析失误原因的基础上,对服务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并采取恰当措施予以解决。
从字面上理解,服务补救是亡羊补牢之举,有点马后炮的味道。其实不然,如果服务补救处理恰当,可以减少消费者对服务提供者的误解,否则消费者不满情绪有可能加剧。因此,国际上很多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服务补救的价值,就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所处位置而言,“服务补救”这四个字就像天平上的一粒沙子,别看它不起眼,但无论它落在哪一头,最终会造成天平的失衡。
在医疗服务
行业,说到服务补救的重要性,必然涉及到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试想,当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时,必定会导致患者的不满与抱怨,而服务补救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这里最让人感到头疼的是,医疗质量大体上可以客观评价,患者满意度却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标准,患者满意度是由医疗过程与医疗结果两者共同决定的,患者无论在哪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就会对整个医疗服务过程感到不满。比如:某阑尾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无红肿
瘙痒、瘢痕增生,但是,该手术收费标准比较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生硬,虽然预后良好,患者仍然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现在,营销学领域尚且缺少对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量性评价,遇到同样的不满,张姓消费者可以宽容地一笑了之,而李姓消费者则有可能暴跳如雷,吵闹着要投诉,甚至要求赔偿。有
研究者发现,消费者对不良服务有四种态度:一是沉默者,很少主动向服务提供者抱怨;二是发言者,这种消费者会主动向服务提供者表达不满,但绝对不会散布负面讯息;三是愤怒者,不仅要向服务提供者抱怨,而且向身边的人表达对服务提供者的不满情绪;四是行动者,这种消费者会在愤怒的基础上向服务提供者索求赔偿。
“人多不抬杠,人少讲道理;讲话有依据,顾客没脾气;积极加主动,顾客受感动;有错严管教,顾客不再闹;遇事不要慌,心静有智商;烈火遇上冰,一时难沸腾。”有人将上述这首打油诗视为服务补救的6个技巧。
记者从一家三甲医院院长办公室了解到,每当遇到患者投诉时,该院工作人员在患者怨气消退之后,非常诚恳地请患者留下联系方式,并向患者表示,如果下次还来该院就诊的话,务必请提前打电话给院办工作人员,将尽力为其预约好“大牌”
专家,以方便其就诊。对于这种以联络感情为主要方式的非物质补偿,笔者认为非常值得医疗同行借鉴,一来可以表达院方的真诚歉意,二来可以使原本有怨气的患者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三来院方十分巧妙地将这次“危机”不动声色地转化成了机会,为稳定一个病源做了良好的铺垫。
说到底,患者就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这一群体的特点决定了患者投诉是很难避免的,有的患者投诉并非医务人员存在明显医疗差错,只是想发泄一下因收费或服务态度等问题引发的不满,并没有索取赔偿的意图,如果接待人员能在接待过程中将其不满消除掉,这无疑就是成功的服务补救措施。
(责任编辑: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