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东药品“阳光采购”风雨再兼程

www.39.net  2007-10-20  中国卫生产业  林坤
2007年8月16日,广东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08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初稿)》。该方案针对2007年“阳光采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药商、经销商配送药品不及时、急救药品短缺影响临床用药、动辄出现“天价药品”刁难专家的现象等问题,作了一系列修订和完善。

广东药品“阳光采购”风雨再兼程

图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工作会议

  药费“不降反升”?

  近日,广州市卫生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7年第二季度各大医院医疗费用情况。虽然各项费用有降有升,但是总体来说,医疗费用还是处于上升趋势。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市民平均一次诊疗费支出为151元,比2006年同期上升了8元;而每一住院人次医疗费用支出为1048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5元。另据相关报道,阳光采购节省药费支出12亿多元。

  对此,有专家认为,阳光采购只能保证药品价格比以前降了,但是医生开药结构和数量没有办法控制。要真正把医疗费降下来,还得截断医院与药品的关系,从根本上杜绝医生开大处方。“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解决深层次体制的问题,阳光采购将药品挤水让利百姓就不能得到体现,反而会冲淡阳光采购的利。”该专家称。

  断货:工商企业皆力不从心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造成配送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普药品种经过最近几轮原料药猛涨行情后出现价格倒挂。首当其冲的是血液制品,像人血白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救命药早在4月份就因严重缺货脱离了正常的供应渠道。专家表示,这些品种短缺问题涉及生产环节紧缺,采购中心无法解决。

  分析广州某医药公司采购主管给媒体列出的价格倒挂品种名单: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普药产品目前采购价都高于中标价;而近期猪肉价格的猛涨推动了以动物内脏为原料的药品价格上扬,像每支规格为2ml(125000单位)的肝素钠中标价为1.39元,现在的采购价涨到了1.5元,这个品种不按时配送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造成配送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药品生产企业指定经销商过多过滥,导致医院采购量分散,严重影响各中小经销商的药品配送。从网上阳光采购数据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药品生产企业随意指定和指定经销商过多过滥现象,有的企业单一品规在一个城市指定的一级二级经销商就达几百家,如黑龙江飞峡制药工业有限公司的某品种仅在广州地区就指定了840家经销商作为配送单位;山东省平原制药厂的某药品在广州地区也指定了298家经销商。

  据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资料显示,报名参加2007年阳光采购活动的经销商近2000个,其中绝大部为中小企业,而有些指定经销商甚至从未实现过向医疗机构实际配送预购的药品。专家分析,单一药品品种经销商指定过多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生产商出于指定经销商越多采购医院越多考虑,但没有考虑由此产生因采购量分散带来的影响;二是部分生产企业对挂网规则理解不够透彻,对各经销企业情况不进行了解,有随意指定经销商现象。 

广东药品“阳光采购”风雨再兼程

图说:实行阳光采购后,部分药品出现断货

  惊天报价浪费专家表情

  2007年广东药品阳光采购中不乏“天价”药品的典型案例:一支5ml的阿魏酸钠注射液,不同企业的报价从1元到253.1元,价格整整相差了252倍;某进口药以“口岸价”为挡箭牌,坚持“尊贵身价”,上万元的药品只肯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头,最高的与其在香港等地售价相差9000元;广东某药企100片一瓶的维C银翘片,是所谓的不限价“新药”,没有历史中标价可参考,价格由各厂自定。企业填写的批发价0.02元一片,报价却高达99999元一片。按规则,专家每轮最多只能砍掉99.99%。经过四拨专家轮流上阵砍了四轮才降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专家建议价最后定为0.053元一片……
为抵制专家对新药压价过低,据专家统计,1000多个品种中有七成品种属于企业乱报高价。“企业报价”一栏里填写“99999元”最高限额的“大有人在”。某医药销售代表一语道破:“既然不能不报价,那就索性报一个高价,任你砍,反正你砍多了,他抗议,砍少了他赚钱!”《广州日报》评论员王文琦表示,“‘恶搞’的背后则是药企对利益博弈格局变化感到的恐惧和抵触。”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你我的健康焦点 请关注39新闻频道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