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药材造假成风,“海归”暗访举报

2012-04-13 10:02:00南方周末
栏目关注:

  “药材市场是造假专业户”

  “药材专业市场是造假专业户,这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主编赵润怀说。

  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由于独活、欧当归的掺入,原料是25元的岷县当归经过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损耗后,价格竟变成比原产地还低的17元。

  “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要求匿名的权威人士说。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是中成药的原料。

  亳州一家要求匿名的药企经理回忆说,2003年,接到举报的国务院督察组把刚刚从大药材市场上卷来的一大包假药甩到了亳州市领导的面前,严厉质问。但经过多次整治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造假的新闻仍频现报端。

  “药材市场主要控制在摊主和采购中介手中。”在扮演成中药铺老板多次探访荷花池市场后,古飞正逐渐接近行业潜规则。“中药材的摊位,一般只摆样品,供采购商看样,更多的交易其实在场外。”

  在荷花池市场外,围着外地采购商攀谈生意的采购中介随处可见。2012年4月10日,这些中介围住南方周末记者说,只要客户需要,他们能提供各种“价位、档次”的产品,“要加粉的、不加粉的……什么都有”。

  在用影音设备记录下市场造假过程后,古飞声称自己于2012年3月23日曾找到了市场方和职能部门反映情况,甚至找到了成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但摄影机留下的画面记录下了部分接待人员的行为:不理不睬、顾左右而言他,直至最后偷偷溜走……

  “溯源工作目前更多只解决市场的问题,难以查到生产源头。”荷花池市场管理方成都国际商贸城发言人杨帆答复南方周末记者时承认,由于摊位分散,造假的情况很难彻底根治。

  为了保证质量,一些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早已抛弃交易市场直接去产地购买。“我们的采购员都是直接从当地农户收货。”汇仁集团饮片公司经理肖建国承认,“只有小品种的药材,才会选择到市场购买补充。”

  GAP恐半途夭折

  “资源紧缺、价格过快上涨,品种混乱、假冒伪劣增加,中成药投料缺乏监督,已成威胁中药行业生存的问题。”诸国本说。在中药行业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后,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产业化造成的周期性供不应求,一度影响到了药材的品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回忆说,他读博士时,药材收购站还实行统购统销,药材大小、颜色、年份不符合的一律不收。而现在,如此做的企业几乎凤毛麟角。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来当柴烧。”骆诗文说,药材采收本有严格年份、时节,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跟烂木头并无二样。但现在中药材市场价格起伏很大,遇到价好的年份,农民和采购商都会急着提前采收。

  “中药的工业化生产,对原料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很高,对有效成分含量、有害成分含量也有明确要求。”李宜平说,为了保证中成药的质量,它需要有稳定而优质的中药材供应源,此前业内一度将希望转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推广。GAP旨在推动国内中药材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解决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化问题。

  “现在的GAP推广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中药材GAP专家组首席专家周荣汉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已认证的企业及基地已出现“回潮”。

  目前,GAP已正式启动11年,全国总共只认证了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这意味着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

  “药企有一大堆苦水可吐:中药材价格高了,成药价却不能高。”诸国本说。医院、药店等中药材的零售终端在采购时只认价格,已认证的药企和种植基地在中药材质量品质上的投入很难获得回报。“过去管医院,我曾提议说三甲医院能不能用一级饮片,他们拒绝的理由就是‘药价不跟我们配合’。”

  “好的原材料,体现不出价格来,企业很难有积极性。”汇仁集团饮片公司经理肖建国说。

  中药亡,中医死

  骆诗文抱怨说,现在中医药好似没爹娘的孩子,几乎无人过问。“再这样下去,传统的中医药将彻底死亡!”

  在诸国本看来,目前中药材涉及农工商产供销各环节,但各个管理部门“都想从这块金字招牌捞点好处,却没人投入”。

  以中药饮片炮制为例,骆诗文告诉记者,此前,中药饮片炮制老专家王孝涛曾想穷极毕生所学留下著作,“当时出版社要20万元”,但因没有部门同意批经费,最后只能留下遗憾。

  周荣汉同样感到茫然。“我现在都不知道我们到底归谁管。”周荣汉说,之前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抓中药行业,国家药监局曾负责统筹协调。但随着药监局领导出事,药监局权力被收回,中药行业更遭冷落。“有时候调研看到行业存在的问题,回到北京都不知道该向谁反映。”

  在中药行业的专家看来,加强中药的管理,恢复药品的基本分等应当首先考虑,其次中药材储备制度也亟待建立。

  “过去中国药材公司搞储备,就可以调控中药材的资源调配。”肖建国说。他建议采取国家和企业共同建设的模式:国家为中药材储备投入一定的资金,同时让地方上的大药企按区域承担储备任务。

  改变信号已出现。2012年4月9日,在广西玉林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透露,目前,国家已开始规划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区两级的药材储备制度和药材生产预警机制。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