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碧生源用泻药吹出保健神话 长期使用恐致癌

2012-01-12 07:57:00腾讯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有关番泻叶不良反应的报道已经屡屡出现,长期滥用这类药物将导致严重后果也已经成为医学界共识,而碧生源公司却一再宣称“男女老少均可饮用、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起底碧生源公司

  “藏秘排油”代表碧生源发展模式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是碧生源的运营实体,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正是这个公司,当年曾经出产过名噪一时的“藏秘排油”茶。

  1998年时,中国食品工业信息咨询中心在药监局注册“百草减肥茶”成功。随后,在2005年时,该中心将“百草减肥茶”转让给了北京澳特舒尔公司。

  2006年,澳特舒尔与北京七彩集团签订合同,澳特舒尔负责生产,七彩集团代理销售。

  为了将这个原本销量不佳的产品卖出去,他们将包装上“百草减肥茶”的字体缩小,而突显“藏秘排油”字样,同时注册空壳机构做“第三方”推荐,又精心炮制媒体轰炸,还请了郭德纲代言。

  最终,主要成份为“茶叶、决明子、焦麦芽、制何首乌、制大黄、灵芝、枳实、菊花”的藏秘排油销售额达到了近1亿元。

  “决明子、制大黄”等都是泻药,这种低成本的“保健品”凭借虚假广告横行一时,可谓奇观。

  最终,“藏秘排油”倒在了2007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之下。

  碧生源发展模式摘要——

  1.不用研发产品,买来的产品能“吃”许多年

  2001年,常润茶产品以一次性50万元的价格购自淮阴华医,2004年,减肥茶产品以1万元购自北京瑞普乐。而直到2011年年中,这两款产品一直是碧生源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业额的99%以上。

  看着这些主要成份雷同的“保健茶”,就容易理解碧生源公司为何毫无研发也可以发展壮大——自2007-2010年,碧生源公司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占营业额均不足0.5%。其中2007年时,碧生源公司全年的研发成本是“0”。

  直到2010年需要上市时,碧生源公司才使用收购其它公司及团队的方式,增强研发能力。至今,其高管团队中只有一个负责研发的成员,还是2010年时才挖过来的。

  2.不足5%的原材料成本与30%的广告成本

  2009年,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1%,2010年是3.4%,2011上半年为1.8%。

  2009年,碧生源的广告成本占营业额的30.4%,2010年是28.6%,2011上半年为32.3%。

  据透露,2007年之后,碧生源广告费出现井喷,而恰是从2007年起,碧生源的销售热潮才开始到来。在之前的2006年,澳特舒尔公司刚刚开始结束多年亏损的局面,逐渐盈利。

  3.作坊式家族企业

  直到2007年时,碧生源才可以自行完成产品生产流程,之前都需要外包给第三方生产。其中一名生产商的股东是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的亲属,另一位生产商的法人是碧生源的董事。

  “碧生源”这个品牌是由北京瑞隆祥公司先行注册,后又转给澳特舒尔公司。而碧生源减肥茶产品亦是购自北京瑞普乐公司。这个瑞隆祥和瑞普乐,都是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控制的。

  碧生源的董事长是赵一弘,副董事长是其妻高雁。而高雁的表兄弟崔山多次参与碧生源集团架构重组,多次进入股权转换角色。

  此外,在2007年时,碧生源的最大供货商亦为赵一弘控制的公司“北京百草长青科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