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其他助理为客人洗完头发后,经理会一直询问“有没有擦护手霜”,一名叫小玲的女孩在两次被问到都说没擦时,经理严肃地说:“赶紧擦,要不然手就坏掉了。”
记者留意到,这里的洗发水都是装在白色大桶里,挤压出来的白色液体看起来没什么异常,闻起来有一点香气。记者在练习洗头后拿毛巾擦手时,经理拧开一个瓶子对记者说:“这是凡士林,以后洗完头一定要擦干手并且抹这个。”
第二天上班到下午休息时,记者发现泡了一天洗发水的手有些起皮了。“手又痒了?擦点这个吧。”一名新来的女孩子小雨从自己的储物柜里拿出一个小瓶子递给记者,里面是黄色的膏体,瓶上写着“肤裂灵”。
在此上班5个多月的湖南妹子阿玉好心地提醒记者一定要擦护手霜,“你看我的手,就像老太婆的一样”。记者看到,只有18岁的阿玉的双手干裂、粗糙,有好几个疤痕,手指就像胡萝卜一样红肿。
“因为洗发水里有漂白水,”黄玉花说,“所以洗完发后一定把手擦干且涂抹白凡士林。不然不单会痒,还会裂口子、长水泡。”
记者卧底查证:属实
大桶小桶自配洗发水 对顾客敢称原装进货
10月22日晚,也就是卧底记者上班的第二天,住进了员工宿舍。晚上下班后,记者跟另两名员工来到宿舍。宿舍在一栋老楼的3楼,两室一厅,住着5女3男。
卧底记者观察发现,客厅一角放有两个一米多高的蓝色大桶,其中一个桶上还有一个搅拌器。卧底记者打开盖看到,桶里是白色液体,上面还漂着一些黄色颗粒状杂质,味道和店里用的洗发水一模一样。而在阳台上,还有两个蓝色大桶和一个白色小桶。大桶的标签上印着“十二烷基醚硫酸钠(70%)”字样,小桶里的液体也散发着洗发产品特有的味道。在客厅的床下面,也有几个装有同样液体的小桶。在经理文某住的卧室里,记者又发现了两个白色小桶,一个纸箱里有七八个黑色塑料袋,上贴标签写有“水杨酸”字样。
“欧×”发廊的生意很好,店里的洗发水消耗得很快。10月23日下午,新员工小李告诉记者,店长让我俩去宿舍提洗发水。到了宿舍后,记者看到一个白色塑料桶,里面有大半桶液体。记者试着提了一下,有十多斤重。
第二天下午,记者在店里看到,店长黄某将这只大桶里的液体倒进已经空了的洗发水瓶子里。
员工小赵告诉记者,只有梅花园店经理文某和店长黄某知道配制洗发水和药水的“独家配方”,他俩每个月初都会在宿舍里配。“你看,这里放着的都是原料……”小赵指着记者之前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桶说。
小赵表示,他刚做不久手就又痒又肿,还裂了口子,为了保护自己的手并且“照顾老顾客”,他通常都用高档的洗发水,“但那些所谓的高档洗发水里也掺了一部分自己做的东西,只是相对来说比普通的好一点”。
记者想起第一天上班时老板让记者熟记的“企业文化”,里面有一条是:“如果客人问你们这里的洗发水是不是假的,要答‘我们的洗发水全是在名厂直接原装进货的,绝不做那些对顾客不利的事,请您一百个放心’。”
24日下午,记者等几名新手仍在接受洗发培训,小李在给小赵洗头时一不小心将一大块泡沫弄到了小赵嘴里,可怜的小赵一声哀嚎后忙拿毛巾使劲擦嘴,引得全堂哄笑。“味道怎么样啊?我这次(配制)放了很多盐,你有没有尝出来?”店长黄某一边笑一边说。
小武和小顾告诉记者,以前,这家店里准备了一些铁棍,“因为有一次客人受骗后来闹事,铁棍就是招呼来找麻烦的客人的。”
记者卧底查证:属实
成本几角要价几百 假冒名牌做头宰客
10月23日晚在宿舍,记者与另一员工小赵聊天,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洗发水都是自己配的。”看到记者一脸惊讶的表情,他意味深长地说:“洗发水和烫染头发的药水都是自己配的,这家店的老板很会省钱。”
“洗发水和药水不是本来就很便宜吗?”记者问。
“对啊,像理发店的洗发水都是几元钱很大一桶的,烫发药水也是五六元一瓶,就算是欧莱雅那些好的也就20多元,但烫个头发一般要六七百元,有的甚至要上千元。”
“已经很赚了啊,怎么还要自己配呢?”记者问。
小赵有些激动地说:“本来就是暴利嘛!但这家店的老板更会节省成本,所以才能开几家分店啊!”
“那一瓶药水是不是只要一两元?”记者推测说。
“连几角钱都用不了,可能只要几分钱!”小赵的回答让记者大跌眼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