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6月8日发布第29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警惕不同环孢素制剂间转换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环孢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器官和组织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不同环孢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差别较大,不同制剂间的转换使用会影响患者体内的环孢素血药浓度,从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前,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也曾发布药物安全信息,警告不同商品名称和制剂的环孢素产品在患者未受到密切治疗监测的情况下不得更换使用。
通报提示,在未进行治疗监测的情况下,应避免在不同商品名或制剂的环孢素之间转换使用。如需更换环孢素产品治疗,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医嘱要求用药,并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血清肌酐、血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避免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在使用环孢素过程中,应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要求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目前,我国上市的环孢素商品名包括山地明、新山地明、田可、赛斯平、新赛斯平等。从2004年至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环孢素相关病例报告556例,其中严重病例占18.2%。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胆红素血症、牙龈增生、恶心、呕吐、肾功能异常、多毛、皮疹、高血糖、高血压、头晕等。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岑颖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在《儿科学》(Pediatrics)9月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3岁以下就接受过麻醉的儿童,长大后他们的语言及推理能力都会造成影响。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