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黑新闻:药品暴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010-06-18 23:44: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据媒体报道,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卖给患者的价格高达213元,销售利润超过1300%;而一种名为恩丹西酮的药物,其零售利润更是高达2000%。又据媒体披露: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每开出一支通用名为氨曲南的药品,可拿到6.5元的回扣。
  斩断药品暴利链条是关键

  据央视报道,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据悉,医院采购药品有意回避低价药,主动选择高价药,主要是钻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新京报5月17日报道)

  多年来,“以药养医”的利益格局深深根植于医疗体制中,蚕食着病患利益。在这种体制之下,各种纵横交织的利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团体,这也成了医改的巨大阻力。不仅扭曲了医患关系,将医院变成谋利工具,也极大地损害了病患利益,损害了社会利益。虚高的药价成了“看病难”的重要原因。

  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份额均维持在44%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医院甚至高达7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医院对一个个病患财富的掠夺,是医德的集体沦丧和医生价值观的扭曲。所谓的“医者父母心”早已被逐利的冲动取而代之。

  此前,发改委确定了“高诊费低药费”的医改方向,力求打破“以药养医”的利益格局。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药价不仅没有降低,高诊费反倒给患者带来新的负担。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形成了一条共生共荣的利益输送链条。在这条利益链上,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掌有用药决定权的医生,而毫无博弈能力的病患则成了“食物”。

  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初,公众一度认为拿到了斩断这条利益链的尚方宝剑,可以轻松看病。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制度,加上政府投入的不足和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位,暴利药品仍旧大受医院的欢迎。而曾被公众寄予厚望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不但背离了招标采购的初衷,畸变成了“中标价越高越受医院青睐”的现实。

  事实上,此次央视所曝光的天价药,只不过是药价虚高的冰山一角。正如该医院工作人员所言,“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的,且按规定招标采购”。不难想像,有多少虚高的药品通过“招标采购”和“物价部门审批”披上了合法外衣。不得不说,职能部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药价虚高的推手。

  解决“看病难”,关键是要斩断药品暴利链条,关键是要落实“医药分开”,落实取消药品加成的规定。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对医院的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和购销等环节的监管,挤压药价中的水分防止药品虚高。同时,要构建起相关的制度为低药价保驾护航,保证医药彻底分开,还原药品正常价格。让公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好处。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2010最新新闻火爆排行榜

保健人员准入制能栏住“张悟本”

精神病患要达1亿 你将成为下一个

德日男性不愿做大男人 坐着小便

加薪能否让富士康跳楼止步

(实习编辑:岑颖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