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上显示,该产品的开发公司名为“北京水木博众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称水木博众)。
举报人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所有与这个公司相关的资料介绍中,几乎都冠上了“清华科技园”的字样,在“清华脂蛋白”产品包装正面的显眼位置上,也印着“清华”以及清华的英文“TSINGHUA”标志,在右下方则印有“清华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健康”字样。公司地址也注明为“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
记者随后根据这些信息,在网上搜索到一个名为“清华博众”的网站,这个网站的版权所有者是“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但其所显示的办公地点、电话都与水木博众一致。
网页上,除了“清华大学”的标志外,还显示该公司的两种上市产品分别为“博众牌天罡胶囊”和“博众牌安睡美胶囊”,但是,网页上没有“清华脂蛋白”这一产品。
尽管网站、电视广告、宣传材料都宣称“清华脂蛋白”可延缓女性衰老,甚至称“创女性抗衰老第一品牌”,但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其广告批文,看到其批准的功效只有“改善睡眠”、“美容(祛黄褐斑)”,而其产品包装上标示的也是这两种保健功能。
“清华大学没有生命科学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所有保健品广告均须获得广告许可证号才可公开宣传产品。
“清华脂蛋白”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2003)第0299号”。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查询“卫食健字(2003)第0299号”的广告批准文号,出现的是“博众牌安睡美胶囊”广告批文。
记者在卫生部网站上查询2003年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名录时发现,获得这一批准文号的也是“博众牌安睡美胶囊”。
对比安睡美胶囊在药监局备份的电视广告脚本,记者发现,其产品包装和市场上销售的“清华脂蛋白”极为相似。
种种迹象表明,“清华脂蛋白”与“博众牌安睡美胶囊”就是一回事。
这一点也得到了水木博众公司销售人员的证实。
8月15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该公司,问为什么在水木博众公司的网站上看不到“清华脂蛋白”的产品介绍,一个自称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士称:“‘清华脂蛋白’以前叫‘安睡美胶囊’,它们是同一个产品。”
水木博众副总经理王军也在后来的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
“清华脂蛋白”挂着清华大学的名头,究竟是否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产品,它与清华大学存在何种关系?
记者发现,虽然水木博众公司网站上显示的公司办公地点在学研大厦,但该大厦只是清华科技园里的一个写字楼,该写字楼还进驻许多其他企业,但很明显进驻该大楼并不代表与清华大学有任何关系。
记者随后联系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办公室主任潘勋,他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没有生命科学院!”
他说,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仍然只是系的建制,还没有升格为学院。
“现在这种侵权的事情太多了!”潘勋说,“我明确地说,第一,生物系和水木博众没有任何合作;第二,生物系也不了解水木博众的产品以及它们是否使用了我们的技术。”
但这并不代表水木博众与清华毫无关系。潘勋随后拿出一份协议复印件,这份协议正是水木博众与清华大学一个名为“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签署的转让协议,签署日期为2002年,协议的有效期为5年。
协议显示,这是一份关于转让“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技术协议。记者了解到,“大豆异黄酮”研究项目是由生物系教师张荣庆主持的,并在2001年获得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这份协议签署时,张荣庆正是“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潘勋说,海洋中心和生物系是平级的二级单位,没有隶属关系。而且,“这个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在2005年已被清华大学关闭”。
记者随后与张荣庆电话取得联系,张荣庆告诉记者,这个协议是存在的,但这个协议早就过期了,当时协议上标明的转让费是30万元,但对方后来只支付了几万元。
据了解,在清华大学,任何一个单位对外的技术合作都必须通过学校层面签订合同,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二级单位也不例外。但有“清华脂蛋白”消费者曾询问清华大学校办、科研院等多个部门,都称不知晓此事。对此,张荣庆解释说:“当时他(指水木博众的创立者)是我们生物系的学生,他办了一个公司,说需要一个项目,就给了他。”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