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写着打折特价的产品,也让人生起疑惑。记者在牙膏区购买了一管LG竹盐精品牙膏,红色的特价价签上写着该产品现价13.4元,原价15.8元,但一转身却看到另一个货架上,这款牙膏用普通蓝色价签写着13.4元,不禁让人对是否真的打折产生怀疑。在罐头专区,一罐184克装的“豆豉鲮鱼罐头”,标签上写着“原价9元、现价8元”。然而同样一罐168克并未打折的罐头只卖6.3元,相当于每克0.0375元。按此计算,184克的罐头正常价格才6.9元,就算加上多占16克的材料工本费,也比现在的特价便宜不少。
“一毛钱的特惠”:“天天低价”、“超值特惠”往往是超市的促销招牌,然而记者在沃尔玛宣武门店发现,有些商品的“特惠幅度”让你哭笑不得。在服装特惠区,一顶帽子用大字标着19.9元的价格,但在它上方还有一排小字写着“原价20元”,仅仅“特惠”了1毛钱。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食品区,罐装燕京啤酒、可口可乐、冰红茶以及袋装方便面等都是如此,如果顾客不仔细拿起价签查看原价,真以为捡到个便宜。
“天天省钱”并不省钱。在沃尔玛万达广场店内,到处可见“天天省钱”的大牌子,很多消费者都觉得挂着“省钱”标签的商品肯定要便宜。不过记者在干货区看到一款标明“省钱”字样的木耳,依然为原价“32元”,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惠。旁边的促销人员一直强调“是在做促销活动的,肯定比平时买划算。”但具体划算多少,她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超市中,这种“省钱”标签都是企业花钱买的。“产品挂了这种标签,就算不特别,也比别人卖得好。对消费者来说,不但不省钱,还可能多花钱。因为企业花在促销上的费用,最后还得消费者埋单。”
有买有送要警惕。在沃尔玛宣武门店,记者碰到一位因为促销前来退货的消费者。她买的“三元老酸奶”3送1装,原本促销员喊着特价8.4元,但结账时仍是以每盒3.5元的原价给她结算。在家乐福双井店,一种“买1送1”的光明奶酪看起来非常划算,但记者发现,送的那包奶酪和原包一模一样,量却明显少了很多。这种“买大送小”,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赠送的是同规格的商品。
在国外问题也不少
很多人以为,“洋超市”只有在中国才“入乡随俗”,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它们在国外绝对不敢这样。实际上,这话说得有点“想当然”。有资料显示,2001 2006年间,美国亚利桑那州度量衡局在该州各个沃尔玛超市做了976次价格检查,竟有526次不合格。还有两家美国大学调查发现,多个州中85%以上的沃尔玛超市存在价格问题!记者在巴黎家乐福超市暗访时也发现,超市里明显贴着30%或50%降价标签的产品,结账时还按原价收钱的情况很常见。尽管多半是结账人员粗心,但对消费者来说,就很容易“吃亏”了。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如果你买完东西查一下账单,发现对不上号,到“售后台”那里说明,工作人员会马上跟你道歉并退钱,绝对不会跟消费者抬半天杠。但如果你没留意,那可就过去了,超市是不会负责的。
此外,对于鲜肉食品,如果过了三五天还没卖掉,就有超市把蔫了的肉皮切掉,再换一个新价签,将保质期延长;或者在肉外表涂上很多调料,如胡椒、芥末等,以掩盖它们的不新鲜程度。对于这些问题,法国媒体没少报道,甚至有超市工作人员自揭其短。超市的这些行为,如果消费者没有吃出问题来还好说,一旦吃出问题,它们的麻烦就大了。2007年,法国南部一家大型超市出售过期鲜肉,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第二天这家超市就被勒令关门停业。严格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对超市形成了一定的威慑,让它们在对产品“做手脚”时一般会适可而止。
在国内,我们该如何对“洋超市”进行规范?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董京生表示,这一问题已经超过了消费者自身能力的范围,需要工商部门、食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等几大职能机构明确分工、共同负责。目前由于它们工作范围会有交叉,所以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监管缺位的情况。此外,相关的行业协会也要起到规范作用。对于一些价格上的小猫腻,中国市场学会食品营销专家韩亮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购买特价商品时,要仔细核对价签上的价格和收银条上的价格。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